|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7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5 years, 2 months ago

 

 

17-華人的企業文化.pdf

 

17-大上海台籍經理人員的移居生活.pdf

 


 


陳喬麗、李其芳、錢芸廷、葉又瑄

 

討論主題:外省族群的眷村文化

 

眷村形成的原因是在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政府遷台後為安置軍人以及其眷屬居住的地方,眷村生活封閉,不太與外界的人們交流,所有人的生活場域及交際事務都在眷村裡進行,因為有著共同愛國、反共等意識與同一軍種職業,所以住戶間的情感聯絡頻繁。由電視劇一把青我們可以發現原來眷村中的眷屬也有階級長幼之分,軍人眷屬的地位憑藉著丈夫的階級有所分別,權力最大的女人丈夫的官位越大。眷村還帶來了北方的麵食文化,增進台灣飲食的多元性

 


 

組員 : 李清清 李鴻清 王基燕 趙德林 程振彪

 

平埔族

 

     平埔族群,以前稱為平埔族,是外來政權對台灣原住民族分類管理使用的稱呼,另外稱呼為高山族。早在漢人於17世紀移民來臺灣移墾前便已分布在北部的宜蘭、基隆一直到恆春的臺灣西部沿海平原地帶上的族群。

    據後來的進一步的研究認為當今還沒有獲得台灣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群稱為平埔族。

     平埔族證明運動:他們要求官方能夠承認平埔族群的原住民身份。 蔡英文總統於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正式向原住民族道歉,承諾檢討相關法規,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目前行政院於2016年10月7日決議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預計新增認定平埔族群為平埔原住民。但是這個運動遭到了很多反對與不支持。官方並不承認因為戶口登記,文化等問題(平埔族本身歷史文化很少)官方認為平埔族是為了共享原住民政策等資源才稱自己為原住民。   

     力爭正名的萬正雄堅決主張「不修法、不另立法、國家直接承認平埔族為台灣原住民」的3大訴求;但他也表示,既然行政院通過修正法案,就應盡快訂出時間表,因為他們已經等了20多年,不能再拖了。所以行政院通過修正法案是平埔族群正名成功的第一步,邁向轉型正義、落實憲法精神的重要指標。这里我們覺得萬正雄功不可沒。


組員 :馬文慧 陳灝華 歐顯才 黃晉鋒

 

台灣客家族群

 

臺灣客家人主要來源:

廣東省
嘉應州:嘉應(梅縣)、鎮平(蕉嶺)、興寧、長樂(五華)、平遠。

潮州府:大埔、豐順、海陽(潮安)、潮陽、揭陽、普寧、惠來、饒平。

惠州府:海豐、陸豐。

福建省

汀州府:長汀、上杭、武平、連城、永定。

漳州府:南靖、平和、詔安、雲霄。

 

 

主要腔調比例

四縣 63.4%

海陸腔 47.6%)

大埔腔 4.5%

饒平腔 3.9%

詔安腔 2.6%

其他 0.5%


 

劉國鳳  40585126I

今天老師請來一位老師為我們演講,我個人覺得非常的好,在聽了那位老師的演講以後收穫很多,也了解到了一些訊息,老師講述了許多關於法國的一些東西,和一些知名的學校,提到了很多各種各樣的甜點,也讓我們了解到去那邊升學的一些內容,也說到了老師到那邊的一些過程,了解到了那邊的學生要學習什麼樣的東西和他們的一些興趣,讓我覺的對法國有了一點點的認識,在那麼短短的課程中可以了解許多不同國家的東西是非常的幸運,也非常感謝那位老師的演講,收穫了很多。


華語109   簡莛竹  吳佳芸周瑞勤

 

討論主題:五大族群分佈

 

原住民族:主要分布在郊區、東部山區,原住民族因為信仰等關係,和土地的連結比較深厚,移動相較不頻繁。

 

閩南、客家族群:一開始移居來台是維持原鄉習慣,居住在和原鄉類似的環境,有的靠山、靠海等等,現在客家族群多分布在新竹、苗栗,桃園新屋,高雄美濃等地,閩南族群則普遍各地都有。

 

外省族群:過去居住在眷村為主,現在眷村式微,外省族群也多融入本土、受子女照顧等等。

 

外籍配偶、新移民:沒有特定範疇,來台灣工作的移工多在工業、工廠聚集地,或是火車站等交通中心;外籍配偶則是隨著配偶定居,並無特定地域之分。

 


華語109   林芷宇

 

客家文化,是指亞洲地區的客家人共同所創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話、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建築、人文、飲食等方面。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漢人南遷時自身所保留的唐宋時期的河洛文化和中原文化並吸收了苗族、瑤族、畲族等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了原生在廣東地區的南粵文化(即嶺南文化或稱廣東文化),而位於江西省南部的客家人,則融入了吳文化和楚文化,再加上長期居住在丘陵地環境影響,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在文化特徵上也有所不同。而客家人也被稱為是「丘陵上的民族」。其文化特色為:保守、穩重、節儉。

客家裔台灣人,一般口語稱為臺灣客家人,是指具有漢族客家人血統的臺灣人,為臺灣第二大族群。其母語為臺灣客家話,歷經早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皆能通行於台灣的客家地區,在日治時期也仍為台灣大多數客家族群的母語。但在1949年臺灣進入戰後時期後,中華民國政府積極推行國語運動,台灣的許多客家人都改以中華民國國語為母語,還有一些客家人後裔則改用在地占多數的台灣閩南語,於是台灣使用客家話的人口大幅減少;現今中華民國政府設有客家委員會主管相關的族群事務,並推行母語運動,在學校中設立客語課程,以保存客家文化。

客家人後來因清朝康熙皇帝採納施琅的建議頒布渡臺禁令(南明時期惠潮之民幫助鄭軍對抗清軍),人口數逐漸不如閩籍,而在閩粵械鬥失利,被迫退出平原,遷至靠山的丘陵地。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都市化的影響,客家也大量湧入市區定居。現時人口數以桃園市居冠,其次為新北市、臺中市。


組員 :歐陽宇芳(英語108),李娟翊(華語109),張曉萍(華語109),梁喜麗 (華語109),彭晨芯(華語109 )

  

主題 :客家族群

  

客家人是台灣五大族群之一,我們對客家人的意象,服飾:花布,藍染,藍衫

 

飲食: 板條,客家小炒,擂茶,東方美人茶

 

在台灣客家相關活動是桐花祭(4,5月)是一個結合客家文化1,旅遊,生態,產業之賞桐活動。

 

台灣具代表性的典型客家莊-高屏六堆。台中石崗,東勢,桃竹苗一帶。目前面臨的客家問題:客家源流,客家話之流失,與傳承危機,客家文化日漸式微等。台灣在1988年12月28號發起還我母語運動,並界定為本土化運動,民主運動之一環(距今29年整)。

 

2016年1一月,蔡英文承諾在上任總統之後會把客家語正式定為國家語言。行政院並於6月15通過。


 

組員:黃子浚、伍珉增、吳穎琪、郭美敏

 

阿美族根據地裡分布、傳統習慣及語音差異等因素,可以進一步分為北部(南勢)阿美、中部(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馬蘭(卑南)阿美、恆春阿美 等五個分類群。

  • 北部阿美群︰分布於花蓮縣新城鄉、花蓮市、吉安鄉、壽豐鄉。
  • 中部阿美群︰分布於花蓮縣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玉里鎮、富里鄉。
  • 海岸阿美群︰分布於花蓮縣豐濱鄉、富里鄉豐南村及台東縣長濱鄉、成功鎮。
  • 馬蘭阿美群︰分布於臺東縣成功鎮、東河鄉、卑南鄉、臺東市、太麻里鄉。
  • 恆春阿美群︰分布於臺東縣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及屏東縣牡丹鄉、滿州鄉。

阿美族原鄉分布於花蓮縣、臺東縣和屏東縣境內。人口大部份居住在平地,較少處於山谷或群山之中。隨著經濟型態的轉變,長年旅居都會區的阿美族人,也在臺北和高雄等都會區中建立了以阿美族為主體的社區或聚落,如基隆市的奇浩社區和新北市汐止區的山光社區等,在全國各地都有族人的身影。

阿美族在傳統上被歸類為母系社會(母系親屬制度),家族事務多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及其他女性為優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然在部落中,有關部落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制度(selal)和集會所負責部落事務的統籌規劃與分工執行,各階級負責各種不同的任務與工作,並且聽從青年之父(mama nu kapah)與長輩們的指導。阿美族女性沒有議事權,甚至不得於平時進入集會所(Talo'an / Soraratan / 'Adawang / Sefi)。由此,是否為母系社會還有待商榷。阿美族的起源傳說大洪水檳榔、兄妹婚有關。

 


華語108  張曉蓉

若不是因為這堂課, 我想我大學四年的時間裡都不會去到宗教博物館. 在還沒抵達時, 我想像的宗教博物館是獨立的一個建築物, 但沒想到它是在店舖之間. 我們一開始有看了一部影片, 是在訴說宗教的起源. 但我必須老實說, 我沒怎麼看懂, 不過我喜歡影片結尾的心跳聲. 導覽員說那是胎兒的心跳, 我覺得和這部影片非常適合, 因為像是在孕育宗教的誕生. 接著, 導覽員告訴了我們世界最多人信奉的宗教是基督教, 再來是伊斯蘭教, 第三名是印度教. 我其實有點意外, 這是因為我覺得華人人口總多, 佛教應該會是在第三名,導覽員解釋這是因為沒有對中國進行宗教統計. 之後導覽員也詳細介紹了猶太教和印度教. 這次的參訪讓我對各個宗教有了更深的了解.  


華語108 陳慧敏 40485229I

在參觀完宗教博物館後,令我最影響深刻的是“掌痕手印”,因為好奇我上網找了一下資料才明白背後的意義,手本身是一種傳達宗教意識的標識符號,因為在很多儀式性的活動中,雙手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像是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多種宗教都是以合掌拜拜。手也是象征“溝通”的意思。另外也吸收了新知識,了解宗教的世界排名,第一名是基督教、第二名是伊斯蘭教、第三名是印度教,而我原本以為的佛教竟然沒有在榜內,另外還了解了以色列的猶太教是屬於一神宗教,而印度教屬於多神宗教,在導覽員的解說下了解了很多關於這兩種宗教的文化。也因為時間的關係不能參觀其他的展區,覺得有點可惜,希望下次有機會再去參觀導覽。


華語108 鄭羽攸 40485233I

這是我第一次參觀有關宗教的博物館,讓我了解了在不同的國家與地區,宗教背景也會有所不同。另外,也讓我對一些家喻戶曉的宗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例如:基督教原來可分成三大宗派(第一:天主教、第二:正教會、第三:新教)等。在這次的參觀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導覽員在導覽有關印度教的部分,導覽員告訴了我們印度教背後的一些小故事,讓我覺得非常的有趣。在導覽的過程中,導覽員也談到了建館的目的主要是讓各種不同的宗教能面對面的坐下談話。除了宗教以外,導覽員也讓我們觀看了一個與生命的起源有關的短片,我覺得生命的產生是非常奧妙的。


教育106 錢芸廷 40200120e

很開心這次有機會能藉由課堂到宗教博物館參觀。館中展示了從生命的起源、婚喪喜慶、到生命結束及來生。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藏族的死往儀式—天葬,據說人死後必須讓老鷹將人的屍體連骨頭也啃食乾淨,才代表永遠的安息和和平,才有繼續來生的機會,這樣的一個安葬方式可是我第一次接觸的,雖然聽起來有點慘忍,但畢竟這是藏族的一個特別的信仰,我們不該去評斷什麼,而應該給予尊重。對於古埃及人來說他們也同樣不害怕死亡,因為他們半生都在為來世而準備,但對我來說人活著不就應該珍惜這短暫的生命,盡全力享受生命,珍惜當下,何必一直想著死後的事情呢?


華語108 林虹伶(演講心得)

 

第一次在課堂上聽到關於法國料理的演講。之前上過的課(國高中、大學)大部分都是關於中華料理,但這次很特別是老師請來了一位講師講關於西方(法國料理)且剛好我們上關於飲食的主題。在此演講也認識到法國的一些餐飲學校,例如: Le Cordon Bleu,法國最有名的餐飲學校。高中時期在學校聽過一點點關於那所學校的消息,但是透過這次的演講之後,對這所學校更加一步的了解了。雖然如此,這次的演講對我所預期的有點不太一樣。我原本以為講師會講到法國的料理,可能法國料理的特色,跟東方的有什麼不一樣等,但是講師卻著重在於介紹很多法國餐飲學校,非常可惜。但整體而言還是滿意。


華語108 劉迪玥 40485114I

演講心得

 

                 因為我現在正在學法語,而法語老師上課時也常常會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法國飲食方面的知識,加上華人社會與文化這堂課剛好在上飲食的主題,所以我覺得這個演講挺吸引我的。

                學姊演講的重心感覺比較著重在介紹一些法國餐飲學校,包括學校創立原因、學費、教學方式和不同餐飲學校的差異與近況等等,讓我們稍微認識這些法國餐飲學校的課程流程和實習的體驗,因為平常我不會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所以聽到這些我都覺得很特別、很新穎。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和很多同學一樣,法國飲食非常講究擺盤藝術,他們認為視覺觀感可以讓食物上升一個檔次,對於食物的色、香、味都很重視。

                演講中還提到了一些法國特色甜點,其中我最想嘗嘗看的是法國的傳統節日點心──國王派(galette des Rois),是法國人在每年16日天主教主顯節(Epiphanie)必吃的一種圓形餅狀蛋糕,我覺得有點像我們中秋節要吃月餅一樣,而且學姐還特別提到珠寶盒法式點心坊就有賣,而圖書館校區後面就有一家呢!

 


華語108 40485235I 山田智香

演講心得

我聽這演講之前對法國的飲食文化沒有什麼概念,只有知道他們的甜點看起來很美,所以這演講對我來說蠻有趣的。演講者給我們介紹很多法國的甜點的學校的歷史、學費等等,並說到了當時不少日本也去法國學習,我這一點可以理解,是因為法國的甜點在日本很久以前就很流行,很多人想去學習。

聽完之後,我覺得到國外去學習一件事是真的很難的,第一個理由是先需要學語言,語言不通的話沒辦法學習;第二個是要適應他們獨特生活習慣,所以我很佩服她自己去法國學習。


華語系大三 田書誠 40485221I

演講心得:

我認為法國在甜點專業方面的發展一直是名聞遐邇的,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有聽說過法國甜點的名聲。透過這次的演講我覺得自己有比較完整的了解,透別是甜點的精緻性,法國甜點看起來量不多,我覺得是重質不至重量,所以每個小甜點都做得非常精美。不得不再提起的是它們的專業性,透過甜點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對器材的要求、對環境的要求。特別是對環境的要求,之所以很多人去到法國,應該都是認為當地整個學習環境、甜點環境非常的專業又完整。


英語108 歐陽宇芳 40421136L

經過了講者的分享,我知道了去法國學習廚藝並不是一件很少見的事。介紹了很多與學校相關的訊息。例如學費的價格還是一年年的逐漸漲價,不過大部分的人還是會以自己或是家人的幫助到外國學習。一開始講師是在法語中心學習法文時,發現其他學生都有一個目標,也就是去法國讀書,後來才開始對這塊領域有所關心。而我很訝異的一點是,講者提到台灣的甜點店已經在賣之後季節的東西了,雖然知道法國的甜點很興盛,但卻不知道甜點也有分季節。可惜大部分內容著重在法國學校的一些基本資料,並沒有較詳細地介紹法國料理或是一般比較難接觸到的訊息。


華語大三 孫靜怡 40485104I

演講心得:

這次上課的演講主題是法國餐飲文化,對我來說是一個新奇的主題,因為我本身對法國的飲食文化及餐飲學校並無深入之研究,因此這次的演講對我來說收益匪淺,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講者的演講重點主要放在法國餐飲學校歷史、學費、課程等的介紹,對法國飲食文化的介紹較少,因此在法國飲食方面的知識還是要靠自己額外去搜尋探索,雖然如此,這仍然是一次不錯的演講體驗。

 

 

 

 

Le Cordon Bleu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