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5 years, 2 months ago

 



 




華語108 劉迪玥、林虹伶 

 

最佳劇情片: 

1. 相愛相親 

簡介: 

這是個關於三位不同年齡段的女人的愛情故事,首先是年近30的女兒薇薇已到適婚年齡,愛情面臨被「過去」陰影介入的危機,工作也無法獲得母親理解;慧英則是即將退休的中年女性,她承擔著自己母親過世之後的一切安排,和丈夫之間相互依賴卻有情感溝通問題;至於年近90的姥姥孤獨生活幾十年,卻因為慧英突然造訪,勾出一段昔日心酸戀情。三代女人因為同一事件產生交集,卻牽扯出不同的生活與愛情觀。

 

她相信一輩子,我相信一句話,你只相信一剎那。張艾嘉獻給所有女人的一封情書。 

 

已到結婚年齡的薇薇(朗月婷 飾)與酒吧駐唱歌手阿達(宋寧 飾)正處熱戀,看似不會被家人支持的愛情,卻先迎來了「過去」的挑戰。薇薇的母親(張艾嘉 飾)面臨退休,又因各種生活巨變而焦慮不堪,不僅和女兒時常爭吵,更忽視了丈夫(田壯壯 飾)的默默守護與關懷。 

 

而外婆的離世意外牽扯出一段往日戀情,外公原配姥姥(吳彥姝 飾)因一紙婚約獨自堅守,一輩子都在等候中度過。在眾人為外婆的身後事四處奔波的過程中,三代女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愛情,也逐漸認識並理解了彼此。

 

2. 血觀音 

簡介:

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棠府,住著三位不同世代但一樣懂人心的女性,沒有男人的棠家,一向由棠夫人(惠英紅 飾)主持大局,在權貴間穿針引線,個性如刺蝟般的大女兒棠寧(吳可熙 飾)為求母親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兒棠真(文淇 飾)多半靜靜觀察,唯母命是從。直到某天,棠家親密友人慘遭滅門事件爆發,三人各自被牽扯其中,一向以大局為重的棠夫人,為了守護一切,用盡心機,卻讓三人走向不同的命運…。

 

 

3. 嘉年華 

簡介:

兩位有著不同成長背景的女孩,在海濱旅館某夜的不期而遇,卻遭逢了改變她們人生的重大事件。該片以女性為視角,道出一個堅強而勇敢的成長故事,在現今價值混亂的時代中,格外具有扶正醒世的意義。

 

縱海風再難將裙擺吹起,青春已萎地。劉會長侵犯了女孩小文,小米透過旅館櫃檯監視器目睹一切。可男人們擁有小鎮,女孩們只有無盡的夜,隨著漫長控訴程序啟動,卻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踢皮球,交相掩護,小米為保住工作左右為難,小文與傷共存,創口還未結疤,又被一次次無情的揭開。嘉年華,卻成獸宴,都是普通人,怎麼張著赤紅的眼?海邊日頭大作,人性的大寒終將一切緩緩覆蓋。

 

→血觀音 得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1. 陌上花開 

 詞 : 林珺帆 曲 : 黃韻玲 唱 : 譚維維/ 《相愛相親》 

2. 讓我留在你身邊

 詞 : 唐漢霄 曲 : 唐漢霄 唱 : 陳奕迅/ 《擺渡人

3. 有無

 詞 : 王昭華 曲 : 林生祥 唱 : 林生祥/ 《大佛普拉斯》

 

→有無 得獎

 

最佳導演: 

1. 張艾嘉 

於港台從影四十年,身分包括演員、歌手、監製、編劇、導演等。主演電影超過一百部,是金馬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雙料影后。執導、編劇及監製電影超過二十部,代表作有《最愛》、《少女小漁》、《心動》、《一個好爸爸》等。

 

2. 楊雅喆 

1971 年生,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作品跨越各領域,小說〈藍色大門〉曾獲誠品讀者票選最愛小說前50 名。首部長片作品《囧男孩》受邀參展多個國際影展,同時榮獲包括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多項大獎。後又以《女朋友。男朋友》入圍金馬獎。

 

3. 許鞍華 

出生於遼寧鞍山,香港著名女性電影導演、監製、編劇。她曾於香港中學會考英文科考試中取得A級成績。七、八十年代她是香港新浪潮電影製作人中的著名一員。電影作品涉獵多種不同範疇,包括:文學改編、武俠巨著、半自傳體、女性議題、社會現象、政治變遷、以至驚慄電影,是目前奪得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得主(1983年、199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唯一一人,以及三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1999年、2011年和2014年),是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次數最多的四人之一(另三為李行、杜琪峰與侯孝賢),曾任香港導演會會長,而2011年獲亞洲電影大獎頒發終生成就獎。

 

→文晏 得獎(嘉年華)

 

參考資料: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王基燕 程振彪 楊潔盈

 

最佳女主角Best Leading Actress 

舒淇/ 《健忘村》

在預告片中,面對王千源的遊說,舒淇一臉委屈痛苦落淚,惹人憐愛。到了預告最后,被忘憂的她又變身“傻白甜”,一臉甜蜜幸福,短短兩分多鐘展現三種截然不同的狀態,演技令人欽佩。

 

最佳劇情片(Best Feature Film

《嘉年華》

電影裡面的主要女性角色都穿有白色衣物示人的時刻,我們更可將電影視為一則描述中國女性群體的故事。《嘉年華》裡的女性角色幾乎全都是受害者,但更多時候,女性角色會跟著男性一起成為欺壓女性的加害者,她們有時是不自覺、有時不自願,可更多時候是因為不自由的關係。電影裡的壞人面貌其實很模糊,真正有露臉的男性角色其實都不是什麼罪不可赦的惡人,本片講的是一種女性在父權的總和底下過日子的樣子。片名「嘉年華」那種把當代中國女性為父權獻祭的幾個階段人生視為「嘉年華」,痛著活著也無力無聲抗議的那股靜默後勁。

 

最佳紀錄片(Best Documentary

《囚》

 

片名定為背後的思索是什麼?

 

作者希望觀者看到的精神分裂患者不再停留于這樣的形象:服藥後僵硬的身軀,呆板的行為,患病時譫狂的話語和暴戾的身姿。他們將回歸常人,一個患有精神類疾病的常人。他們會因為疾病陷於癲狂,但這癲狂是荒誕的社會騷動的投射。因為無法根治,他們或許將終身陷於其中,被反復折磨。他們找不到出路解放自己,也退不回原路明哲保身。

這個初衷也是作者片名《囚》的由來。作者專門請他的一個畫家朋友畫了這個從形狀上看就意味深長的中文字,作者希望她能畫好圍牆中間那個不堪重負的人字。


組員:孫靜怡,陳紹瑜,楊翎妤
最佳劇情獎:
1血觀音,2相愛相親,3嘉年華
最佳紀錄片:
1囚,2你找什麼,3羅長姐
最佳男主角:
1金城武,2田壯壯,3黃渤
最佳女主角:
1惠英紅,2張艾嘉,3文琪
最佳導演:
1許鞍華,2耿軍,3張艾嘉


飲食男女            華語109              張曉萍  40585225I

 

飲食男女,評論家認為他把中國烹調藝術帶入家庭和情感的戲劇之中,不僅增加了可視性,而且展現了東方文化迷人的魅力。是其“家庭三部曲”的巔峰之作。這部影片的確表現了典型的中國人生活,中國人趣味,中國人風格,有活色生香的美食,也有濃郁溫馨的感情。儘管父親與女兒們各有自己的想法,但大家還是能夠圍坐在一張餐桌上其樂融融…只是,我覺得在這種中國式的完美家庭之中似乎缺少了某種東西,其實,這種缺失李安也感覺到了,甚至在影片中做了暗示。就是說,在飲食男女的人之大慾之外,還需要有點甚麼。整個影片都是在圍繞飲食男女來做文章。對於飲食,當然是大書特書,一開始,就是非常細緻的精彩呈現,讓觀眾口舌生津,甚至都躍躍欲試。後面的情節展開與哲理表述也都與飲食相關。對於男女,則要相對含蓄一點,不過戲分不少,也具有相當衝擊力。


飲食男女     梁喜麗       40585223I

 

看到這部電影感覺很不錯影片要討論的是男女關係,是情慾,如同飲食一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部電影可以讓我們看到中國飲食文化,風格,餐桌禮儀,鄰居聚,也描述中國的家庭狀況。老父親廚師忙著洗菜、切肉、炸物,前一秒看著雞籠,下一秒雞就成了鍋中肉,老父親料理的畫面中穿插著,接著是三個女兒的出場,大女兒家珍教學的場景。在飯桌上的交流,往往是人們溝通聯絡感情的最佳場所,過年的團圓飯,節慶的辦桌,朋友的聚餐,無一不是為了維繫彼此交誼而辦。這也是父親要求三個女兒每周日都要在家聚會的原因,可是飯桌上僅有的兩、三句話卻因為父親的權威和女兒們的小心翼翼而無法進行下去。這部電影也提醒我們當時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人人都必須的瑣碎事情,卻又得慎重的一起吃,因為是宴,自然就容易製造衝突。而且吃飯並不只是吃飯,還得開口,得說些什麼,不能相對無言,不能冷場

 

 

 

黃子芸
目擊者
《目擊者》嘲諷媒體亂象,片中莊凱勛飾演的主角小齊撞見立委與E奶女模出車禍,解讀為「政客外遇曝光」獨家新聞,又隨即遭事主強調是夫妻、非劈腿。小齊的失誤,正是影片打臉目擊者的「目擊」,繼而引出對警界弊端、政商掛勾、價值觀錯亂等現實社會的批判。每一個角色都不是這麼可以簡單黑白劃分,而是各有各的痛苦和執念,動機也往往不是這麼簡單的可以一語道破。我最喜歡這部片除了情節張力及緊湊步調,還有最後的劇情翻轉,讓人深深的思考人性,是複雜的,或許從來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擺渡人
其實《擺渡人》的主軸不是一條故事線,而是每一位角色,電影中提到:來到酒吧的人都希望能快點上岸,因此才有一位金牌擺渡人──陳末,幫助所有落水的人上岸,使毎一位角色都像主角。我覺得,在我們這個年紀都很渴望愛情,但是從來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去愛,還有受傷了怎麼辦,或許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但這部片溫柔又幽默的呈現了這個話題。

紅衣小女孩
《紅衣小女孩2》在文本上有著更詳細的田野調查、前後串連感,充分結合在地文化的角色用「在地化魔神仔」的故事本質讓觀眾產生如同角色的心魔而害怕,翻轉了首集的幸福結尾、揭開了紅衣小女孩的由來,也延伸了在上集扮演重要角色的「菜市場名」的用性,增添神祇角色時也給予了「名字」新的功能。我認為這部電影的特色是保留了東方形塑人鬼殊途的獨有細膩,並且和一班鬼片很不同的把特有民俗文化蕩人心魄的韻味表現出來。


李清清 李鴻清

 

飲食男女

 

我們第一次看是大一,完全沒有看懂,給了三分。今年大四,沒想到,四年過去了,雖然還是在這個半隔絶的溫室裡經歷著生活,卻看懂了這部電影。家是人類社會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存在。而這個家庭也是一個處於時代裂變中的典型,個人的發展得以更加通暢、自由了,可是我們卻猶豫了的時代。不知道以後的地球會變成怎樣的世界,至少在這一代生存的人,為情所困了。我們倚賴著父母把我們撫養長大,是第一部分的“飲食”;不過,到最後,每個人又要飛出這個圍牆,組建新的家庭。能坐在一起吃飯,真的是緣分。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呢,卻彼此牽絆,願意被這個家拉扯著。其實只想給4星半,這和我看過的電影故事相比,未免太普通了點。第二點:好像只有每個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人生的平衡點,才會更加柔軟地去對待他人,世界才就此美好。就像劇中的每一個人,終於都找到了。


 

劉國鳳 40585126I 華語系二

《飲食男女》是一部于1994年出品的台湾剧情片,由李安担任導演,以及由郎雄、楊桂梅、吴倩蓮和王渝文担任主演。刻划出家庭親情及世代隔閡的電影作品。而且,本片在法國坎城影展“導演雙週”中,是首部成為開幕影片的台灣電影.本片是李安运用近代家庭變遷搭配细腻描述親情互動,因而享譽國際的‘父亲三部曲’之第三部曲。剧情描述每周末等待三位女儿回家吃饭的退休厨师,面臨的家庭問題與兩代衝突。借由彼此的生活與衝突,建构出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價值觀,描述90年代台北都會的兩代關係。整部電影在台灣台北市取景拍摄。電影並運用烹飪哲學,將男女之情與飲食文化結合在一起。在看完整部電影時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一家人都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尤其在他們一起吃飯的時候父親已經沒有味覺,而他們在吃飯時候也沒有任何的對話,所以給我的感覺很奇怪,但是在要結束時,他們都有自己所追求的東西,父親的味覺也好了的時候,我覺得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地方,整部電影看著感覺蠻貼近我們的生活的。


 

 

華語109 簡莛竹 40585202i

 

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是李安導演很經典的一部作品,以前可能受到年代和畫質的偏見影響,不會主動去接觸,這次課堂上看了這部影片,覺得感觸很特別,這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的電影,其中有三個元素:家庭生活、飲食、人與人的情感,其中朱爸爸希望用全家人一起吃飯來聯繫彼此的感情,但是傳統父親的強硬個性、女兒的不理解,造成他們在餐桌上總是沒幾句話,要說也沒說到重點,就這樣散了,顯得聚餐形式化、空洞,這樣感情難以溝通的一家四口,透過身邊的人勸導、或是有意無意地傳遞彼此想法、家庭及父女關係才開始慢慢升溫。雖然不是什麼大起大落的劇情,但是非常貼近生活、雋永,現在可以理解為什麼它會成為經典。

 


教育106 錢芸廷 40200120e

《飲食男女》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其中介紹了許多道傳統的中式料理,把中式料理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我認為中式料理最大的精神並不在於它有多華麗、使用的材料有多昂貴,而在於他所表達的廚師的情感。劇中可以看到爺爺總是煮一大桌菜,堅持自己的女兒們必須回家吃飯,為的就是藉由這一張大圓桌,將一家團結起來,培養情感。

還記得在我爺爺還沒倒下前他每天都會等到我們幾個孫子回到家他才肯吃飯,雖然有時候很生氣,認為他不需要等我們,自己餓了可以先吃,但他依舊如此。如今看完這部片我才明白那樣的堅持,並不是無理,而是希望能營造一個與家人相處、維繫感情的機會。

 


 

華語109  吳佳芸  40585203I

 

 目擊者       

我覺得《目擊者》真正好看的點在於,他跳脫出了一般的劇情走向,在我認為接下來應該會往這個方向發展的時候,卻又爆出了另一個疑點,同時原本認為應該是這樣的事情雖然並沒有特別去逆轉,卻也因為各項元素交織形成的種種懸念,使人沉浸在其中。且本片中強調人與人之間那錯縱複雜的關係,整部片的懸疑感和人物之間的愛恨揪葛看了真的非常過癮,最後結局的真相也很有衝擊,我認為這部片不管是在劇情或是運鏡上面對於國片來說都有非常多的突破,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華語109周瑞勤 40585213i

《目擊者》有別於台灣電影一般多走愛情劇,運用了寫實且黑暗的情節,成功把觀眾的觀影體驗帶向另外一個層次,是國片非常大的突破。台灣對於懸疑或驚悚片的發展還不構成熟,《目擊者》是近年國片的代表作,之後植劇場的《天黑請閉眼》也是拜師於本片,且也有非常好的口碑。本片強調----真相不只一個,這個概念十分貼近社會現實,現在的網民常常擔任鍵盤柯南,但是事實往往不是透過一個面向就能看清的,本片將這個想法傳達得淋漓盡致,也讓網民們得以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部兼具感官刺激和教育意義的好片。

 

華語系109 彭晨芯 40585125I

 

飲食男女 心得

「飲食男女」是支讓人可以一看再看的電影。飲食男女的主角多,一個父親加上三個女兒,每個都有自己的一段劇本,每段細節中衍生的問題可以讓人有思考的空間。

看著《飲食男女》,讓我想到了小說中的魔幻寫實手法。在日常生活中,居然可以發生這麼多高潮迭起的小故事,而那樣看似誇張荒唐的經過,卻讓觀眾在驚奇的反應過後,由衷地發現這些都這麼地貼近生活,因此在觀影的過程中,等於是經歷了一種十分詭譎的心理起伏,這是我喜愛這部片的地方。此外令我十分驚喜的另一個點是,在台灣電影如此低迷的此刻,回去看台灣導演李安於十三年前以台北為背景所拍的片子,真有振奮人心的效果,十多年前的片,卻完全沒有生硬而不成熟的感覺,果然,好片是禁得起時間考驗的。

 

 

華語109   李娟翊   40585224I

 

記得老師跟我們說過,想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和生活型態可以從觀賞相關的影片得知。老師給我們選了一部影片---飲食男女。這部影片我記得在國文課的時候老師有播放過一次,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第一次看的感覺和第二次看不太一樣,但是總能讓我印象深刻。這部影片中有許多過去台灣社會生活型態的影子,一段黃昏戀的難以啟口、大女兒對愛情的渴望、二女兒對脫離家庭得到自由的期盼、看不出會先行離家的三女兒,全家人靠每週一日的晚餐來聯繫感情,但是每次回家吃飯大家都各有心事,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女兒這個人物,她是最早想要離開家的人,但是後來誤以為父親身體不好而要留下來顧家時,父親公布了黃昏戀並要將家賣掉,對二女兒的打擊非常大,就像我們生活中常會發生的情節一樣,當我們為別人犧牲自己後,才被告知不需要,其實是一件很傷心又落寞的事。但又不能去改變什麼!只能認命。

 


吳穎琪  40585124I  華語109

 

《飲食男女》

影片拍得很有生活氣息,不僅是因為這一桌桌美食,更是因為那些源自於生活的細節。片子裡的一家四口,每個人都是一種生活的典型。老朱退休賦閒在家的百無聊賴,人過中年的各種力不從心,至交的猝然離世,黃昏戀的猶疑,這是那些曾經叱吒職場到了晚年的老人們生活的折射。

最值得人回味的還是影片背後的那個“家”的觀念。家在中國文化裡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國的節日很多,大抵都是圍繞著家展開的,中秋要合家團圓吃月餅,重陽要親朋好友一起登高望遠,除夕夜的那一頓年夜飯是一個都不能少,元宵節的湯圓煮出的是團團圓圓。如今,一家人坐下來歡歡樂樂吃頓團圓飯都是不易的事了。片中的星期天晚餐才會格外令人艷羨。從一開始家倩想搬出去住到最後一家四口變成了一個有著十幾口人的大家庭,始終不變的是維繫著家人之間的那一份親情。家珍和家倩洗碗爭吵的情節讓人印象深刻。

 


英語108 歐陽宇芳 40421136L

《飲食男女》

對於飲食男女這部影片,僅有聽過名字,並沒有對這部影片的相關背景資訊。於是我在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是跟著劇情的發展,才知道這部影片是在討論家中父女兩代的衝突。首先可以看出父親是一位保守的長輩,三個女兒也個別擁有不同的個性。而這些組合起來在餐桌上吃飯時更是造成了尷尬的情況。然而,分別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又可以理解各個角色的行為原因。例如爸爸就是傳統、保守的人,一心想讓全家人可以聚一聚,聯繫感情。然而站在次女家倩的角度,每天都忙於工作,假日回家特地趕回家吃飯,也是拚命做完工作之餘趕回家才可以做到。但是不得不說,缺少了父親的這項堅持,或許女兒們不會注意到父親的味覺正在慢慢衰退、或許長女與幼女要結婚的時候,大家都是透過電話,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得到這些消息。而這個狀況以前的我們還住在家中,很難想像這些事情的發生。而現在隨著年紀的增長,大概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經歷,離開家中到外地讀書或是求職,鮮少有時間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圍在桌邊吃飯,聊起一些生活上的趣事。雖然現在科技的發展可以讓相隔兩地的人們有資訊互相來往,但實際上的相處是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的。


 

黃晉鋒 陳子康 鄭傑蔚

《飲食男女》

劇情大概是這樣:一位大飯店的老主廚有三個女兒。大女兒是高中老師,她心裡總掛念著父親,覺得好好照顧父親和妹妹是自己的責任,所以從沒談過一場戀愛;二女兒是航空公司的員工,是個新時代的新女性,個性十分倔強,一心想搬出去住;小女兒是大學生,和正在追自己朋友的男生搞曖昧,兩人漸漸有好感。除了三個女兒外,還有一個吃重的角色,就是大女兒的同學錦鳳,她住在這家人隔壁,和丈夫離婚,帶了個女兒在身邊。

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衝擊和矛盾。

 


華語109 40585127I 鄭綺婷

從李安的《飲食男女》看華人文化特質

 

《飲食男女》於1994年上映,於臺灣臺北市取景拍攝。電影藉著描述因失去味覺而從飯店主廚位置退休的父親與其三個女兒的生活與衝突,反映了90年代臺北都會的華人家庭面貌,以及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在電影中,最常看見父親和女兒們交談的場面,便是一家人回到家裏,坐在同一桌上吃飯的時間。明顯可見,一家人就是靠著吃飯維繫感情;吃晚飯,便是一家團聚與溝通的唯一時間。電影的一開始,便是父親在家做菜的片段,把父親做菜的每個步驟都清楚地展現。做菜的工序十分繁瑣,但父親仍做滿了一桌子的飯菜,反映了父親對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重視。然而,女兒們雖為了趕上這頓晚飯而從各處趕回家,但在飯桌上卻可見每個人都各懷心事:父親強加在女兒們身上的期望、女兒們無法接受父親的強勢,想方設法要離開這個家。隨著故事的推展,「吃飯」貫穿了整部電影。每個家人所經歷生活中的各種曲折、轉變,都透過「吃飯」與「家」作連結與轉折;電影的最後,也是藉由「吃飯」,表達出家的味道。

 

父親,在華人的家庭中是「一家之主」。在傳統的華人文化中,家裏的所有事情,包括妻子和孩子的事情,均是由丈夫/父親作主。而在電影中,父親更要身兼母職,照顧三個女兒的日常生活;但在強勢的父權觀念下,父親對孩子們的「愛的表現」,卻顯得不得要領。故此,即使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卻無法體現家的感覺,反而顯得彼此疏離且有隔膜。然而,華人文化對於「孝」的觀念根深蒂固,讓孩子們有「需要負上照顧父親的責任」的認知,又把家庭和親子感情維繫起來。而在華人文化中,圓桌的使用也是一大特徵。「圓桌」表示圓滿、團圓,一家人圍著圓桌吃飯,同時也反映著家庭的圓滿、和睦,家人的團圓、相聚。


 

劉國鳳 40585126I 華語系二

《飲食男女》是一部于1994年出品的台湾剧情片,由李安担任導演,以及由郎雄、楊桂梅、吴倩蓮和王渝文担任主演。刻划出家庭親情及世代隔閡的電影作品。而且,本片在法國坎城影展“導演雙週”中,是首部成為開幕影片的台灣電影.本片是李安运用近代家庭變遷搭配细腻描述親情互動,因而享譽國際的‘父亲三部曲’之第三部曲。剧情描述每周末等待三位女儿回家吃饭的退休厨师,面臨的家庭問題與兩代衝突。借由彼此的生活與衝突,建构出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的價值觀,描述90年代台北都會的兩代關係。整部電影在台灣台北市取景拍摄。電影並運用烹飪哲學,將男女之情與飲食文化結合在一起。在看完整部電影時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一家人都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尤其在他們一起吃飯的時候父親已經沒有味覺,而他們在吃飯時候也沒有任何的對話,所以給我的感覺很奇怪,但是在要結束時,他們都有自己所追求的東西,父親的味覺也好了的時候,我覺得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地方,整部電影看著感覺蠻貼近我們的生活的。 

 

已到結婚年齡的薇薇(朗月婷 飾)與酒吧駐唱歌手阿達(宋寧 飾)正處熱戀,看似不會被家人支持的愛情,卻先迎來了「過去」的挑戰。薇薇的母親(張艾嘉 飾)面臨退休,又因各種生活巨變而焦慮不堪,不僅和女兒時常爭吵,更忽視了丈夫(田壯壯 飾)的默默守護與關懷。

 

而外婆的離世意外牽扯出一段往日戀情,外公原配姥姥(吳彥姝 飾)因一紙婚約獨自堅守,一輩子都在等候中度過。在眾人為外婆的身後事四處奔波的過程中,三代女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愛情,也逐漸認識並理解了彼此。

 

2. 血觀音 

簡介:

 

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棠府,住著三位不同世代但一樣懂人心的女性,沒有男人的棠家,一向由棠夫人(惠英紅 飾)主持大局,在權貴間穿針引線,個性如刺蝟般的大女兒棠寧(吳可熙 飾)為求母親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兒棠真(文淇 飾)多半靜靜觀察,唯母命是從。直到某天,棠家親密友人慘遭滅門事件爆發,三人各自被牽扯其中,一向以大局為重的棠夫人,為了守護一切,用盡心機,卻讓三人走向不同的命運…。

 

 

3. 嘉年華 

簡介:

 

兩位有著不同成長背景的女孩,在海濱旅館某夜的不期而遇,卻遭逢了改變她們人生的重大事件。該片以女性為視角,道出一個堅強而勇敢的成長故事,在現今價值混亂的時代中,格外具有扶正醒世的意義。

 

縱海風再難將裙擺吹起,青春已萎地。劉會長侵犯了女孩小文,小米透過旅館櫃檯監視器目睹一切。可男人們擁有小鎮,女孩們只有無盡的夜,隨著漫長控訴程序啟動,卻見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踢皮球,交相掩護,小米為保住工作左右為難,小文與傷共存,創口還未結疤,又被一次次無情的揭開。嘉年華,卻成獸宴,都是普通人,怎麼張著赤紅的眼?海邊日頭大作,人性的大寒終將一切緩緩覆蓋。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1. 陌上花開 

2. 讓我留在你身邊 

3. 有無 

 

最佳導演: 

1. 張艾嘉 

於港台從影四十年,身分包括演員、歌手、監製、編劇、導演等。主演電影超過一百部,是金馬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雙料影后。執導、編劇及監製電影超過二十部,代表作有《最愛》、《少女小漁》、《心動》、《一個好爸爸》等。

 

2. 楊雅喆 

1971 年生,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作品跨越各領域,小說〈藍色大門〉曾獲誠品讀者票選最愛小說前50 名。首部長片作品《囧男孩》受邀參展多個國際影展,同時榮獲包括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多項大獎。後又以《女朋友。男朋友》入圍金馬獎。

 

3. 許鞍華 

出生於遼寧鞍山,香港著名女性電影導演、監製、編劇。她曾於香港中學會考英文科考試中取得A級成績。七、八十年代她是香港新浪潮電影製作人中的著名一員。電影作品涉獵多種不同範疇,包括:文學改編、武俠巨著、半自傳體、女性議題、社會現象、政治變遷、以至驚慄電影,是目前奪得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得主(1983年、199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唯一一人,以及三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1999年、2011年和2014年),是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次數最多的四人之一(另三為李行、杜琪峰與侯孝賢),曾任香港導演會會長,而2011年獲亞洲電影大獎頒發終生成就獎。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