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9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5 years, 2 months ago

 



 


 




 

 

09-中國性與表演性.pdf

 

09-民俗廟會文化.pdf

 

09-歌仔戲歌唱藝術研究.pdf

 


 


 

H組:李清清  李鴻清   王基燕 程振彪

 

1.日常生活的傳統服裝

 

     守護佛教2000多年的緬甸人發展出了又簡便又不失優雅的民族服飾,緬甸人至今選擇日常穿著傳統的服飾,也是這個國家人們個性的自然流露。緬甸至今有80%的人都穿著傳統的“隆基”,“沙龍”,不論是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緬甸學校的學生的校服也都是以緬甸傳統服裝為主。由於氣候原因,緬甸人除了軍人外,男女老少在日常生活中都習慣穿拖鞋,以人字拖鞋為最常見。

     

2.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緬甸人結婚,去寺廟,100%都會穿著傳統服裝。這個是獨特而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景象。緬甸一些重大的有宗教色彩的節日或者活動 比如 緬甸點燈節 緬甸人會穿著自己國家傳統的服裝出席,緬甸捐身(出家)的時候 做為該出家人的 親人 或者 出席參加的人 為表示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 不會穿不得體的衣服出席,而是會選擇自己國家的傳統服裝出席。

  

3.APEC傳統大合照,國際文化日

 

     從緬甸到各國到留學生,不管到了哪裡,都會具帶屬於自己的一套傳統服裝,為了展示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會在舉辦國際文化日與相關的文化展的時候 穿上屬於自己國家的傳統服裝,借此來展現屬於自己國家的不同風華。當然由於緬甸它本身也是由很多民族來組成,所以緬甸留學生也是來自很多不同的緬甸民族地區。所以做國際文化日或者與之相關的文化展上 可以看到 緬甸不同民族的服裝。


B組 楊潔盈 鄭羽攸 張曉蓉 陳慧敏

A.日常生活的傳統服裝

1.馬來西亞的馬來人(baju kurung 古籠裝)、印度人(saree 紗麗)

2.阿拉伯人(頭上戴的紅色方巾稱為蘇瑪;穿的服裝稱為波卡)

 

B.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1.韓國人在(中秋、婚禮、喪禮、新年等)會穿韓服。

2.泰國(新年、婚禮或盛大節日)會穿傳統服裝。

3.威尼斯人在(狂歡節)會穿傳統服裝。

4.西班牙塞維亞地區的人民在四月春會時會穿傳統服裝慶祝。

5.日本人會在隆重的場合穿上傳統服裝。日本藝妓、賭場、高級旅館的服務人員也以和服為工作服裝,花道、茶道等文化活動以及民間舞蹈和傳統藝術表演中也離不開和服。

6.巴西的人民會在巴西嘉年華從2月或3月的24號開始連續五天會舉行巴西嘉年華的活動,當時人民就會穿著傳統服裝出席活動。

7.越南在國家改革時,在重大節日和出國訪問時需要穿國服。服裝稱為奧黛。

8.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蘇格蘭方格裙起源於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鮮明地展現出來。

9.荷蘭的斯巴克柏根和Bunschoten的傳統華麗服飾,七月八月每後兩個星期三到斯巴克柏根的民俗市場,這幾天不論大人小孩都穿著傳統服飾。在這個時候不穿著傳統服飾是相當人注目的。

 

C.APEC傳統大合照,國際文化節

如果來台灣舉辦APEC,領導人們可以穿上含有原住民元素特色的衣服。因為我們覺得原著民也是台灣的一個特色象徵。

 

1.阿美族:阿美族女子服飾包含花帽、霞披、情人袋、腰裙、腰帶等,屬於南部阿美的服裝特色,已非利用傳統紡織布匹所製作。阿美族男子的服裝大致上包括頭飾、上衣、後敞褲、短裙、情人袋、腰帶,上衣形制已經漢化。

2.泰雅族:在盛裝的衣服上,有一種用貝珠串織而成的珠衣,極具特色;還有在慶典之時所穿的綴鈴長衣,舞蹈時銅鈴碰撞有聲,也很吸引人。

3.排灣族:盛裝時的服飾上衣、披肩、長褲,都加上刺繡,除此之外,珠貝、皮毛、羽毛、獸牙、鷹羽、豹牙、豹皮,都成為肩飾、胸飾、背飾、腕飾上的裝飾用品。排灣族的貴族傳統服飾一律以華麗取勝。

4.卑南族:男性服飾以青年的服飾最美,卑南族到了青年階段不但穿出最華麗的衣服,還可佩刀和古琉璃珠以及銀製的胸飾。

5.雅美族:雅美族的服裝最具原住民傳統中方衣系統的特色,方衣是利用兩塊呈長方形條狀的織布,將之對摺縫接出無領、無袖的服裝,藍、黑、白相間的衣飾及丁字帶是雅美人的標誌,也是適應海上生活的產物。

6.魯凱族:魯凱族的男女有正式頭冠的樣子,男子以百步蛇紋樣為主,加上山豬牙圍繞成一顆太陽形狀的飾物。女子頭冠則比較細緻華麗,珠繡、銀飾、山豬牙,再加上百合花,佩帶起來既美麗,又非常具有故事性。

7.邵族

傳統邵族服飾具有其文化特色,有關衣料材質來源則有皮革、麻布、樹皮布、棉布等四種,這些傳統的衣料部分可以在邵族人的「祖靈籃」(即公媽籃,又稱先生媽籃)內看見。

8.鄒族:鄒族女子服裝

◎上衣:為長袖、對襟長至腰間的棉布短上衣。通常穿著兩截式長袖的上衣,捲著拖長到足部的腰帶,戴著五色繽紛的彩帶頭巾,相當豔麗。

9.撒奇萊雅族:服裝的顏色主要分為土金色與暗紅色,土金色代表土地,喻撒奇萊雅族始祖由土地誕生,族人崇拜土地,以及1878年Komod Pazik大頭目說的「土地有心」。

10.布農族:衣服原料僅有麻布與皮革,自遊獵時期逐漸沒落。而至農獵興盛時期,布農族人與漢人的交往機會開始增多,棉布、棉條也開始容易取得,於是皮革就逐漸被淘汰,布農族的服飾文化自此面臨極大的變化。

11.拉阿魯哇族:現代的男性族群服飾則以紅色布料上衣,衣背有五條三色線條。皮帽帽沿逢有貝飾,帽頂縫有羽毛5根,其排列為左右2根為老鷹羽毛,中間插有白色的帝雉尾巴羽毛。目前的女性族群服飾有兩種色系。藍黑色上衣以雁爾和排剪為主,白色則以塔鑞、美瓏和那瑪夏為主。

12.賽德克族:的服飾基本上與泰雅族的類似。紅色是賽德克族人的最愛,代表血液也代表力量。

13.太魯閣族:的服飾以白色苧麻為底是主要表現方式,並在局部夾織色線的各種紋樣。紋樣圖案主要以菱紋最多,且以單獨的形式出現,與泛泰雅族群其他地區採取帶狀的連續圖案的方式,或者是許多小菱紋組合成大菱紋的表現方式是相當不同的。

14.噶瑪蘭族:在衣服的質料方面,以苧麻布作為平日之衣著,兼可混織其他棉布或絲線;鹹草布則專供農事,以遮陽防雨。而蕉布較輕薄,並不混織其他纖維,特性是涼爽易乾,但製作費時,只有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家或老人在特別的節慶場合才穿。

15.卡那卡那富族:在傳統服飾方面,卡那卡那富族沒有複雜華麗的編織技巧,取而代之的是不同顏色的拼

布。男性的打扮整體與阿里山鄒族、拉阿魯哇族相似。女性服裝造型則和阿里山鄒族相近。


華語108 楊翎妤、劉迪玥、孫靜怡、陳紹瑜、林虹伶

 

1. 日常生活的服裝:

  • 蒙古袍→蒙古代表
  • Abaym沙烏地阿拉伯的一種黑色長罩袍

 

2. 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 和服日本代表
  • 韓服韓國代表
  • 蘇格蘭裙蘇格蘭代表
  • 毛利草裙(Piupiu草裙)紐西蘭代表
  • 蠟染(Batik)印尼代表
  • 卡巴雅(kebaya)馬來西亞代表

 

3. APEC傳統大合照、國際文化節: 

2013105日在峇厘島舉行第24屆的會議。

與會者穿上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服飾──蠟染(Batik),蠟染為一種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藝,印尼的蠟染在2009年甚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人類重要口傳與無形文化遺產。

 


G小組

華語109 周瑞勤

華語109 吳佳芸

華語109 簡莛竹

華語108 陳灝華

華語107 伍珉增

 

a. 日常生活的傳統服裝

印度半島幅員廣大,其孕育出的文化更是深具特色與多元。在此介紹女性和男性傳統服飾。

女性平常穿的名為紗麗(Sari),是一款寬鬆的服裝,平常在印度電影裡就可以看到。

男性的日常服裝則為托蒂(Dhoti)隆基(Lungi),托蒂包含褲子和衣服,但隆基僅包覆下半身。

印度人認為裁減的布料會帶來不幸,因此傳統服飾大多為一片布料圍繞而成,十分方便。寬鬆的設計也可以適應印度炎熱的天氣。

b. 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台灣的原住民在慶典或祭祀時都會穿著其傳統服飾以表尊敬這項儀式,久而久之,各族獨特且華麗的服飾漸漸成為台灣民眾心目中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代表。近年來的政策開始著重維護原住民文化,因此原住民族意識開始被重視,許多大型國際活動也常常邀請原住民樂團或技藝表演,使外國人對於台灣代表性文化轉為原住民文化。

c. APEC傳統大合照,國際文化節

請各國代表穿上代表主辦國的傳統服飾非常值得肯定,可以宣揚各國文化之餘又能賓主盡歡何樂而不為。但若APEC由台灣舉辦恐怕會引起許多問題,究竟哪一族群的服飾可以代表台灣文化絕對是一道難題。

 

 

 

 

J小組

 梁振英 社教107

 鄭平榆 國文107 

 黃子芸 華語108

 徐婕芯 華語108

 

1.日常生活的傳統服裝

 

    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日本的甚平,它是傳統服飾但在近年來卻也成為時尚潮流的穿搭;除了日本之外,猶太教的基帕也是至今人們仍會帶在身上的小圓帽;以及越南的傳統服飾奧黛,還有印度的莎麗,都是由於宗教或是國家傳統擁有的服飾,但至今人們人會在日常生活中穿上。

     

2.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韓國人會在結婚時或者重要場合穿上韓服,這也成為韓國推廣文化的特色,和日本的和服是一樣的道理,想到韓國就可以想到韓服,並且觀光客去到韓國也會租韓服至各大景點拍照體驗;另外,中國少數民族如苗族、維吾爾族等等,他們的傳統服飾也是他們的代表文化,像台灣的原住民,各個族群又自己獨特的文化及服飾,並也成為代表性文化。

  

3.國際文化日

 

現在是地球村的社會,而在大台北地區也常有一些文化節;如新北市伊斯蘭文化節、愛穆文化團,這兩個都與中東相關。


I組 劉國鳳  鄭綺婷  歐陽宇芳

1. 日常生活會穿著傳統服飾

 

南亞,地理位置處於喜馬拉雅山脈之南,東瀕孟加拉灣,西至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三面環海,涵蓋當今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等地,氣候溫暖又濕潤。 印度河和恆河兩大流域孕育印度古文明,隨著佛教的形成與迅速傳播,亞洲各地可見身穿南亞服飾的佛造像,造型多是赤裸上半身,以一塊沒有裁剪的布包裹下半身,有些雙肩披著長巾,腰上繫有裝飾品。迄今,南亞民族服飾文化中依然保留這些特色,女性穿著「紗麗」服飾和男性穿著「多緹」紮褲管裝束,與當今全球化流行服飾形成強烈對比。

如在印度,紗麗服便是印度女性服飾的一大特色服飾。每個地方穿紗麗的風格可能都不一樣,最常見的便是將紗麗纏繞在腰部,然後搭在肩上露出腹部;在印度北部和東部地區,女性的傳統服飾為短袖上衣加長裙,再搭配紗麗。「紗麗」則是南亞女性傳統服飾之一,是一幅未經裁剪的布,長度4-9米不等,南亞女性使用這塊長條布巧妙地包裹全身,兼具頭巾或披巾功能,十分舒適方便;且適合各種身材並且能加以修飾,普遍受到南亞女性喜愛,是至今仍能和西方服飾抗衡的傳統服飾。

南亞民族無論穿著剪裁服裝或採用一塊布包裹身軀,均十分重視外表裝飾,偏好豔麗色彩,喜歡用金屬或發亮材質妝飾。而紗麗以織繡聞名,色彩鮮艷,常飾以繽紛的圖案,穿著在南亞婦女身上顯得十分亮麗。其基本穿法為上身穿著短上衣(choli),再將紗麗布幅纏繞腰際,最後留下一段首面披在肩上或裝飾上半身,故紗麗首面(pallu)最為講究且華美。它的款式變化在於裙摺的應用與纏繞方式,不同地區、民族、宗教、習俗等文化差異,也形成不同的穿法。 

 

參考資料: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特別展覽-絢麗多姿—院藏南亞服飾特展:
http://south.npm.gov.tw/zh-TW/ExhibitInfo/page/a937fe7b-9c5a-4769-b738-57ef1fa55dda#content 

補充資料:

孟加拉風格的紗麗穿法-贊丹尼紗麗:
http://npm.nchc.org.tw/newest.aspx?vid=76

Nivi 一般風格的紗麗穿法-織金錦紗麗:

http://npm.nchc.org.tw/newest.aspx?vid=77

古吉拉特風格的紗麗穿法 : 帕托拉紗麗:

http://npm.nchc.org.tw/newest.aspx?vid=79

奧里薩風格的紗麗穿法-奧里薩織金錦紗麗:

http://npm.nchc.org.tw/newest.aspx?vid=78

 

2. 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套索、牛仔巾、牛仔帽、牛仔衣、牛仔靴,是西部牛仔(West cowboy)的基本裝束。對大部分美國人,甚至對世界上許多人而言,美國西部牛仔是具有英雄主義和神秘色彩的人物。而在文學、電影與電視作品中,牛仔通常都是頭戴墨西哥式寬沿高頂氈帽、腰挎柯爾特左輪連發手槍或肩扛溫徹斯特來複槍、身纏子彈帶、穿著牛仔褲皮上衣、以及束袖緊身多袋牛仔服、足蹬一雙飾有刺馬釘的高筒皮套靴、頸圍一塊色彩鮮艷奪目的印花大方巾、騎著快馬風馳電掣,形象威猛而洒脫,代表了典型的個人主義和自由精神的外在裝束。 由於西方電影、小說和電視節目的渲染,使善良、幹練、勇敢的西部牛仔備受歡迎。然而,真正的牛仔是比其經常受浪漫主義手法渲染的後代還要複雜的人物。

 

西部牛仔其實是一種短暫的歷史現象,是美國西部從一八六六年到一八八六年這段時期盛極一時的一種服務行業的工人。 18世紀初,牛群出現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到19世紀中期,那裡馴牛養牛的技術已經十分高明。南北戰爭之後,牛群又向西推進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廣大草原。19世紀後期,德克薩斯州已有5000萬頭牛,是美國養牛最多的州。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德克薩斯人便把大量牛群往北驅趕到堪薩斯的鐵路邊,然後轉銷美國各地。當時還有專門的「牛道」和「牛鎮」;「牛道」是「牛群」走的道路,「牛鎮」則是沿途的歇腳站。在19世紀60年代,緊接著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火車冷藏車廂的發明使牛肉能夠長途運輸而保持新鮮。結果,美國東部各大城市的市場都向西部大牧場主開放,而大牧場主們立刻以擴充牧群飼養規模來適應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在德克薩斯州和西南部各州大牧場飼養的牛群都要集中趕到當時美國最靠西部的火車終站--肯薩斯州阿比林的火車終站。從那裡,用棚車把牛運至芝加哥,經屠宰、切割和冷凍后再運往東部。牛群長途跋涉,跨州越縣,需要人帶領、照管。故此,數以千計的年輕人蜂擁而至,在大牧場尋找工作。這就是西部牛仔的最初群體來源。而在美國歷史上,他們是開發西部的先鋒,富有冒險和吃苦耐勞精神,因此後被人們稱為「馬背上的英雄」。 

 

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葉,牛仔的生活方式宣告結束。當時美國土地有百分之四十是用於畜牧的。市場上的牛肉大大供過於求,以至價格大跌,許多牧場主破產。 19世紀末,美國的交通運輸日益發達,牛仔的地位漸漸降低。1886年冬天的一場大風暴毀滅了數以百萬計的牛隻,使許多牧場主和牧群陷入絕境。當牧場主們開始從這雙重災難中復甦過來時,他們安裝了鐵絲網柵欄,以便在比較容易控制的條件下管理和餵養牛群。從此,再也無須在空曠的牧場上放牧。但要圍繞著鐵絲網和加設柵欄的莊稼地放牧使牛仔心灰意冷,不久他們便消聲匿跡了。 

 

牛仔時代的結束卻促成西部牛仔精神的完全確立。隨著美國文化的對外傳播,牛仔文化隨文學、電影中的西部牛仔形象逐漸深入人心。牛仔們獨特的服裝、語言、歌謠、娛樂方式等經過世人的演繹,成為牛仔文化的標誌。牛仔們奮進、開拓的正史、野史和傳奇故事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內涵。西部牛仔雖然在美國的發展歷程上屬曇花一現,但百餘年過去,牛仔不僅成為美國精神的象徵,牛仔服飾更成為流行的時尚衣著元素之一。 

 

參考資料: 

台灣WORD- 西部牛仔:http://www.twword.com/wiki/%E8%A5%BF%E9%83%A8%E7%89%9B%E4%BB%94 

 

3.APEC傳統大合照,國際文化日

 

2008年 11月22日-11月23日 第16次APEC 

 

這是秘魯的傳統服裝「篷裘」,是秘魯安地斯山原住民的傳統服飾,屬於印加民族的傳統服飾,在印加傳統市場才能找到。「篷裘」一種很像斗篷的服裝,用秘魯特產的駝羊毛做成,在山區特別保暖。而手工編織的七彩顏色,大部分都是由羊毛織成。把大自然中鮮豔的顏色編織成印加圖騰,穿在身上,特別光豔奪目。而有印加舞者補充,這是庫斯科舞的傳統衣服,是在馬丘比丘那邊的服飾。

 

而在APEC會議上,各地領導人穿上素色的篷裘,看起來十分穩重,也具有傳統特色,而寬鬆的剪裁還可以修飾身材,表現出篷裘在出席正式場合也能穿著。穿著篷裘的大合照,更表現出獨特的印加民族的風情。

 

參考資料:

TVBS NEWA-APEC‧08/領袖合照 穿秘魯傳統服飾「篷裘」?: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88056


張曉萍          華語109 40585225I    

1.日常生活的傳統服裝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誉为马来西亚国服,马来妇女服饰分上衣和纱笼(筒裙)

 

2.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各种正式場合,男士著裝除民族服裝或西服外,可穿長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种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質地薄而涼爽,現已漸漸取代傳統的馬來禮服,成為馬來西亞“國服”。在馬來西亞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除了馬來人服裝,還有娘惹的服裝,一般只有在華人的婚禮上穿著。


梁喜麗  華語109  40585223I

 

回望2001年與2014年兩屆APEC會議在中國召開後,就在一年前的北京APEC會議上,中國設計師設計的獨具民族和時尚特色的」新中裝「曾引起全世界的矚目和讚揚,其融合傳統文化、各國特點,以及時代精神、時尚理念的驚艷設計。各舉辦國都希望在這樣一個國際會議上能淋漓盡致的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色。每年的APEC會議不僅是經濟會議,更像是一次時尚界的民族服裝盛宴。是以各國領導人為模特的高級別T台秀。精緻、獨特的民族服飾,不僅帶來了視覺享受,更拉近了各國人民的距離,增進了相互了解。直到今天,依然是民眾和專業人士眼中的。馬來西亞蠟染襯衫(batik shirts);紐西蘭帆船茄克(lined padded yachting jacket)、長袖馬球襯衣(long-sleeved polo shirt);汶萊的」MIB「(melayu islam beraja)的襯衫;墨西哥」瓜亞貝拉(Guayabera)「的白襯衫;智利套頭披肩」查曼多「(Chamanto);泰國的泰絲服飾;越南」奧黛秀「韓國韓式大褂」。2009年新加坡為與會領導人選擇了中式領的長袖亞麻襯衫(long-sleeved linen shirts with mandarin collar),這一風格結合了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三國的服裝特色,並有藍、紅、綠三種顏色供選擇,由新加坡籍服裝設計師宋偉傑設計的,旨在展示新加坡的多元種族和文化。澳大利亞APEC會議,與會人員身著的這款」風雨大衣(Driza-Bone)「採用傳統顏色,領子有藍、黃、綠等不同顏色,分別代表澳大利亞漫長的海岸線、太陽與沙漠,以及草木等等。2005年,韓國釜山舉辦了APEC 會議。各國領導人穿韓式大褂」圖魯馬吉「(durumagi),2003年APEC在泰國舉行,而為各國首腦製作民族服裝(Thailand's national costume)的面料為泰絲。這種織入金線的絲綢顯示了泰國絲織行業最高超的技術


錢芸廷 教育106

1日常生活的傳統服飾

印尼因為常年氣候溫和,約攝氏二十四至三十二度,故一般僅著簡薄衣裝;短袖襯衫

 

印尼人的日常服裝十分簡樸輕便,印尼女子服裝的上衣長而寬敞,對襟長袖,無衣領,衣服質料多半採用白色有花紋薄紗,鈕扣用金色大粒的銅扣,也有用合金製成,也有用鑲鑽石的金鈕做成。

印尼女性赤足穿著木履,上街的時候穿繡花拖鞋,現在也有很多人穿高跟鞋。

印尼男性則是穿襯衫式上衣及長褲型沙龍。

2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巴迪衫

印尼盛產  臘染布「BATIK」,質料為絲或棉布,色彩鮮艷,圖案優美,具民族特色,長袖者可當正式晚宴服,適合當地氣候。
巴迪衫是印尼主要的傳統服飾,已有1200多年歷史。2009年9月,聯合國已將「巴迪」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巴迪衫在印尼有著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上至國家總統,下至平民百姓,誰的衣櫥里都有那麼幾件。印尼各省市的巴迪布花色圖案大不相同。有幾何圖形的,也有各種花鳥龍虎的;有講究對稱的,也有偏愛錯落的;有抽象的,有寫意的。總之,各地的人們在巴迪布的設計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文化特色和宗教傳統,可謂異彩紛呈。

---------------------------------------------------

 華語108 賴淑貞

 

1. 日常生活的傳統服飾

在印度,滿大街都可以看到穿著傳統服飾的人,印度人深愛著自己國家的傳統服飾,即使是現代化的進程加快,也絲毫不會影響他們對傳統服飾的執著。

穿紗麗的時候通常都要穿襯裙,襯衫可能是露背或是弔帶風格的。在特殊的場合穿紗麗,紗麗上的刺繡和其他修飾還有很多講究。 

 

2.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女性這邊,種類非常多、做為正裝穿著,結婚的女性是穿著叫做「留袖」的和服。還沒結婚的女性則是穿著叫做「振袖」這樣長袖子的和服。

男性的正裝穿著,是以「長著、羽織、袴」組合而成的風格。這個主要是在結婚典禮等特別的儀式或場合才會穿上的服裝。

 

3. APEC傳統大合照、國際文化日

2016亞太經合會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秘魯時間20日進行領袖大合照,21經濟體領袖披著秘魯當地傳統的羊駝披肩公開合影

我認為是對當地文化的一種尊重

————————————————————————————————————————————————————————————————————————————————————————————

 

華語109    李娟翊    40585224I  

 

1.日常生活的傳統服裝

 

緬甸是一個仍然保留傳統服裝文化的國家之一,走在緬甸大街上,無論是在哪個城市,到處可以看見穿傳統服飾的緬甸人民,走在大街小巷上,濃郁的鄉土情懷讓人彷彿身處另外一個世界。緬甸的服裝在過去以保守的原則為主,女性上衣是長袖高領的鈕扣裝,下半身的裙子是長至腳踝的長筒裙---特門;男性也會穿長筒裙,我們稱之為---隆基。

 

2.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文化

 

雖然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會穿流行的服裝,但是因為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所以去拜拜時會特別注重服裝儀容,大家都會穿正宗的傳統服飾去拜拜,即使是去參加婚喪喜事都會穿傳統服飾。而傳統的服裝每年都有很多新的款式,追求時尚,也中因為大家都保持這樣的服飾傳統,形成了緬甸的獨特文化。

 

3.國際文化日

 

師大每年都會舉辦國際文化週,這個時候學校匯集了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和物,大家都可以認識到很多國家的傳統服飾和品嚐不同國家的美食,而我們也會在學校裡設攤位的地方,穿上傳統服飾來過文化日,宣傳和介紹緬甸文化。

 

華語系109 彭晨芯 40585125I

 

      傳統文化成為代表性文化: 

和服日本代表,韓服韓國代表,蘇格蘭裙蘇格蘭代表,蠟染(Batik)印尼代表,卡巴雅(kebaya)馬來西亞代表。

     APEC傳統大合照,國際文化節

請各國代表穿上代表主辦國的傳統服飾非常值得肯定,可以宣揚各國文化之餘又能賓主盡歡何樂而不為。但若APEC由台灣舉辦恐怕會引起許多問題,究竟哪一族群的服飾可以代表台灣文化絕對是一道難題。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