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08-中少民族服文.pdf

 


組員:

楊潔盈 鄭羽攸 余佩珊 林虹伶 劉迪玥 董欣儀 鄭綺婷

 

我們選的民歌是《蘭花草》。蘭花草其實就是台灣最迷你的原生蘭「綬草」,特具臺灣代表性。

 

而《蘭花草》原是胡適 (1891-1962) 於1920年的詩作《希望》。 胡適的朋友,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胡適每天在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顧,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把對生命的期待與珍惜躍然紙上。

 

原文為﹕

 

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 希望開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時過

急壞看花人 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風回 祝汝滿盆花

 

有一說指蘭花草在胡適的《希望》中隱喻著「德先生與賽先生」,也代表了期待自由主義的萌芽。然而,詞中透露了民主與科學並沒有如他預期般落地生根,甚至連苞也沒有一個;但他仍然滿懷希望,「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後來在70年代末,國內年青人面對自我文化覺醒,觸發台灣青年學子不再高唱西洋音樂,轉而「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想法,並喊出「唱自己的歌」的口號。經過譜曲後﹐《蘭花草》成為了經典民歌,收錄於銀霞的同名專輯 (1979/海山) 。

 

《蘭花草》 是銀霞於1979年第2張唱片的主打歌﹐亦是她的代表作。她原名章家興﹐其姐便是70年代紅透半邊天的甄珍。1976年出版第一張“秋詩篇篇” 後﹐即獲電影公司邀請拍電影﹐可是其母以她年紀尚幼為理由推辭了﹐不久更把她帶到美國讀書。1979年﹐銀霞趁著暑假﹐自美返台錄製《蘭花草》﹐不料還來不及宣傳﹐她便要隨著媽媽回美國奔喪﹐而旋律清新自然、歌詞樸素真摯的《蘭花草》 卻成為當年暑假最紅的歌曲。銀霞不但以《蘭花草》專輯銷售破百萬成為台灣知名校園民歌歌手,也贏得1980年代「最受歡迎校園民謠歌手」頭銜。

 

翌年,《蘭花草》又有包美聖的版本﹐收錄於包美聖之歌專輯 (1980/新格) ﹐同年劉文正的版本就紅遍香港﹐收錄於蘭花草專輯 (1980/東尼機構) 中﹐90年代末還有萬芳的版本﹐收錄於答案專輯 (1998/滾石) 中。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地域上,還是時間上,《蘭花草》一曲都流傳甚廣。

 

歌詞:

(陳賢德/張弼 曲﹐胡適 詞)

 

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 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 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 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 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 能將宿願償

滿庭花簇簇 添得許多香 

 

據說這首曲子一開始也叫做《希望》,後來才被改成《蘭花草》,是自然詠歎與懷想的校園民歌歌曲的風格。歌詞中的「一日看三回」、「希望花開早」、「期待春花開,能將宿償願」,隱約表達出情愛的所在。整首歌隱喻著相聚時光逼近而來的盼望,雖然從春天盼到夏天,夏天盼到秋天,秋天盼到冬天,一年過去仍然沒有他的消息,卻依舊把希望寄託在明年。它不只是單純描寫愛花人希望花開的心情,也含蓄地表達了對愛人淡淡的情愫。


 

討論主題 : 民歌----〈回家〉潘安邦

 

組員:

國文107  鄭平榆

英語108  歐陽宇芳

應華106  小橋川貴之

應華109  梁喜麗

應華109  李娟翊

 

討論內容:

我們這組選了潘安邦的〈回家〉,當時的民歌主題有許多關於鄉愁或是思鄉的情緒,我們認為可以代表那個年代的共同特色,因為有許多人可能離開家鄉求學,在外地藉由音樂抒發思念,二〈回家〉的特色就是歌詞潛白明瞭,旋律簡單,雖然是思鄉,聽起來卻很輕快,非常好記憶,而這也是當時民歌普遍的特色。

 

 


 

海淑勤、余佩珊、賴淑貞、倫寶琪、馬文慧

 

1.蘇格蘭裙,是一種以格子花紋布料製造的裙子,於18世紀末期起被作為蘇格蘭高地的民族服裝,是一種被發明的傳統(Invented Tradition),本來是由一名英格蘭工業家為蘇格蘭工人設計的制服,將傳統蘇格蘭格子披肩長袍裁成短裙。在若干場合,蘇格蘭裙裡會不穿內褲。 現在蘇格蘭裙常被用作儀仗隊制服、男性禮服及女性時裝等。

 

2.中國文化,傳統文化,燒爆竹

自古以來流傳著這樣一種法:很久以前,每年農曆新年的 晚上會出現一種叫「年」的猛獸,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於是在家門口燃燒竹節,由於竹腔的空氣受熱膨脹,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藉此驅趕年獸。鞭炮最開始主要用於驅魔避邪,而在現代,華人在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鞭炮,特別是在農曆新年期間,鞭炮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田書誠、董欣儀、陳喬麗、山田智香、蔡明慧

 

1.印度紗麗,

紗麗一詞起源於梵語(sati),原意為布料的意思。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時穿,後來逐漸演變為婦女的日常普通裝束。

儘管婚後的印度婦女普遍日漸體態豐腴,但只要她們裹上紗麗,半是遮掩半是敞露,隱隱綽綽的身姿美感立生,顧盼神飛,懾人心魄,使得國畫大師張大千也不禁慨嘆:「印度紗麗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

 

2.韓服,

傳統韓服韓國人通常在相見禮(男女雙方父母見面)、結婚典禮、週歲、過節甚至北韓新聞主播播播新聞時穿著。近年來,韓國設計師設計出新型的「改良韓服」,較輕盈、日常的設計使得一般時候也能夠穿著。另外,韓國農村學校也曾將韓服改良為制服供學生穿著。

 

3.白底、紅黑條紋的原住民背心,我們這組認為原住民的傳統服飾是最能代表台灣的,然而,由於原住民族眾多,又該以哪一族的服飾為主可能會引起爭論,因此我們覺得某一款「白底、紅黑條紋的原住民背心」是最能作為統一服飾的,因為這是最普遍、最具象徵性的款式。

 

(白底、紅黑條紋的原住民背心)圖片傳送門: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原住民背心&dcr=0&tbm=isch&source=iu&pf=m&ictx=1&fir=n6_CD0JNulKkvM%253A%252CGD-cW581zEXWFM%252C_&usg=__XFWOZFW8ISxN3hojFCi2jN9fFDE%3D&sa=X&ved=0ahUKEwjjp8SO2J_XAhVJErwKHUW8CMYQ9QEINDAE#imgrc=n6_CD0JNulKkvM:

 



葉又瑄、錢芸廷、李其芳、吳穎琪、郭健敏

 

  1. 至今還穿著傳統服飾的國家及民族
    國家:以色列
    以色列可以說是一個宗教國家,我們可以看到以色列人民仍舊保留穿著宗教服裝的習慣,在街道上很容易看見帶著頭巾&面紗的阿拉伯人(女性);頂著各種樣式的高帽(高度、寬度、樣式皆不同)和身穿黑色西裝服的拉比(猶太人的教師);與著便服頭頂帶小圓帽的猶太人。
  2. 重要的節日會穿著傳統服飾
    國家:蘇格蘭
    蘇格蘭的傳統服飾為蘇格蘭裙,嚴格來說最初是屬於山地人的傳統服飾,蘇格蘭人將之視為正裝,會在重要場合如:婚禮或其他重要場合、慶祝場合才會穿
  3. 認為可以代表台灣的服裝
    其實論台灣這個移民社會,要找到一套真正代表台灣的服裝非常難,若從歷史追溯,最能代表台灣的就是原住民,但我們卻不能一概而論地說原住民服裝是最能代表台灣社會的服裝,從族群比例來看,閩南、客家、外省占的比例也非常多,若是要其他族群在國際上穿著原住民服飾,多少也是會感到彆扭。
    若是真的要選一個的話,我們這組認為可以代表台灣的服裝是民初早期台灣社會類似中山裝的服裝,早期的台灣社會可以看到知識分子、學生穿著這樣的服裝,但又不能完全的說它是中山裝,或許客家族群在服裝上會加入一些客家碎花的元素,有些人因應工作的需求會將服裝改得寬鬆一點,寬寬的袖子和褲子,有點像旗袍,有點像布衫,又帶有中山裝的感覺。(參考戲劇「後山日先照」)

 


組員:黃子芸、徐婕芯、山田智香、倫寶琪、錢芸廷、王基燕、程振彪


赤足走在田埂上

作詞:葉佳修
作曲:葉佳修

黃昏的小村道上 灑落一地細碎殘陽
稻草也披件柔軟的金黃綢衫

遠處有蛙鳴悠揚 枝頭是蟬兒高唱
炊煙也嫋嫋隨著晚風輕飄散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聽著腳步劈啪劈啪響
伴隨著聲聲親切的呼喚 帶我走回童年的時光

鼻中裝滿野花香 成串的笑語在耳畔
劈啪劈啪的足聲 響徹田埂的那端

台灣農村在以前通常是不富裕的,但是作詞者藉由歌詞留意身旁景物,展現作詞者或許離開家鄉,然後再度回鄉,感受到故鄉的溫暖。歌詞中提到稻草、蛙鳴、蟬、炊煙、赤足走在田埂上等等展現代表農村的意象。


 

李清清 李鴻清

 

緬甸服飾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緬族、克欽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夢族、若開族、撣族。各個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裝,獨顯其民族文化。同處於緬甸區域文化內的八大民族,在文化上有著共同的特點,也有著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飾上這八大民族有著一些相同的特色,如這八大民族的女士都穿紗籠,男式都扎包頭。但是在裝飾上的不同就顯示出了民族特色。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髮,捲髮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劉國鳳    40585126I

藏族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張曉萍  40585225I   華語109

 

1.泰國傳統服飾是上衣下方裙,方裙被稱為「服新(pha sin)」,是由一塊長方形的絲綢把腰間緊緊的裹起來做成的裙子,用繩子調整鬆緊,再把腰繩藏在回到部分。服新可以從左向右裹也可以從右往左。上衣可以有夾克和襯衫搭配。正式的裝束還要披一條斜穿上身的帶子。

 

2.越南旗袍為越南婦女的傳統服裝,越語為ao dai,也被譯為衫長、襖套等,據說是按滿式旗袍所改。質地通常為絲綢,上裝胸、袖較緊,前後兩襟,兩側開叉最高至乳房下沿平齊高度,下裝為較寬鬆的褲子。可能大多數人對越南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頭戴竹笠,身穿開叉長衫及一襲長褲」。越南的國服「AO DAI」長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越南旗袍。


黃晉鋒 鄭傑蔚 陳子康

蘇格蘭裙 

1715年,英國政府採取開放政策,允許英格蘭、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湯姆·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蘇格蘭短裙就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工作服。傳統的蘇格蘭服飾“kilt”,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在砍樹時很不方便,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kilt”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