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3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鄭綺婷 Kay 5 years, 2 months ago

 

 


 


 

 

03-明鄭時期台灣的中國傳統文化.PDF

 

03-郁達夫-移民文化身份.PDF

 

03-從馬來西亞華人紀念鄭和看馬來西亞.pdf

 

1061_華人社會與文化_聊天紀錄0914-0928.pdf


 

 

作業一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共計三十條,是自2005年的「原住民族基本法」,2007年的「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後,近十年來,政府對原住民族權利法制化所制定的第三部專法。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實質內容

政府應設置原住民語言研究發展專責單位,並辦理族語能力驗證制度,積

極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

政府提供原住民族優惠措施或辦理原住民族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得於相關

法令規定受益人或應考人應通過前項之驗證或具備原住民族語言能力。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另以法律定之。

 

作業二

平埔族群正名為「平埔原住民」的作法其實便是對應原民會去年提出的所謂乙案,也就是將平埔族群納入《原住民身分法》的「原住民」定義裡,但是在第一、二條的「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之外,另設第三條「平埔原住民」,並另定平埔原住民的復名辦法與相關權利義務。此外理論上,平埔各族群也會納入《原住民族基本法》對「原住民族」的定義,但顯然衍生的權利義務,還必須要經過一番角力。即便平埔原住民未來以憲法第 10 條爭取身為原住民族該有的教育、文化及參政等權利,也可能遭人以「平埔原住民原本不在立憲者的想像」此論點挑戰。

 

參考資料

https://www.matataiwan.com/2016/10/10/pepo-recognition-tsai-ying-wen/

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350000002300-1041216&ShowType=Ref&FLNO=9000

 

 

 


 

 

組員:林虹伶、孫靜怡、劉迪玥、梁喜麗、彭晨芯、楊翎妤

 

Q:我們是否贊成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

 

        我們贊成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因為台灣人口可以大約分成四大族群: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和新住民,由此可見客家人佔了台灣人口很大的比例,就201612月的資料來看,客家人佔了台灣人口的19.3%,大約453萬人。而且目前台灣已經將原住民語列為國家語言,而原住民人口只佔了2%,為何使用人數更多的客家語不行列為國家語言?

        現今會客家語的大多是老一輩的人,所以如果將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的話就可以更促進客家語發展和更良好的保存客家文化。

        除了客家語以外,我們也認為閩南語可以列為國家語言,閩南人佔台灣人口69%,對很多人來說閩南語就是他們的母語,雖然目前閩南語的使用人口多,可是我們覺得更應該保存,因為國家語言也代表一種文化認同。


 

華語108 張曉蓉 

華語108 鄭羽攸
華語108 陳慧敏
華語108 楊潔盈
華語109 (交換生) 李其芳
物理108 黃子浚

第一次表決原本沒有通過調降文言文比例,
過後是因爲以下輿論:
高中生連署要調降文言文比例,希望有新課綱。
國文搶救聯盟覺得文言文很重要,要調到65%-75%,本土團體降至30%,雙方出現激辯。
國文課課綱負責人柯慶明:如果降到25%-30%,不切實際。他強調,高中國文教育目標應有兩重點,一是語文教育,教導學生基本敘事、說理的表達,理當以白話文為範本最理想。另一則是文學、哲學的人文教育,所以目前也列了經典文化教材,不單是學習古代文言文,而是吸取文化傳承的精髓與表達。
我們覺得造成這項政策改變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爲135位作家的聯署。
他們提出的訴求是
一、支持調降教科書文言文比例,活化語文的書寫與閱讀。
二、強化台灣文學作品在語文教科書的份量,讓本國國民文化人格的養成與台灣同步,讓本國的國民心靈與台灣這塊土地相連。
三、配合台灣的國家重建,本國語文教育應強化台語、客語和原住民族語的語文素材,並與世界接軌。
因爲種種的輿論壓力,所以第二次表決才會通過調降文言文。


 

組員:

吳佳芸 40585203I

林芷宇 40585201I

陳喬麗 40485126I

歐陽宇芳 40421136L

陳紹瑜 40485132I

周瑞勤 40540332S

阿山由 40585122I

吳穎琪 40584124I

鄭傑蔚 40540332S

(名字有錯誤請自己修改喔,謝謝)

 

Q.文言文比例下修從50%變成40%,請問造成這個政策改變的最重要理由是什麼?

A.因為政治因素,所以政府才會想要修改課綱達成去中國化的目的。當今,學生接收的大多是有權力的人的知識,而非有力的知識。夊自得問題和師資才有實質關聯,應該檢討教學方法而非修改課網。


華語108 劉迪玥 40485114I

  

1.  查原住民語言發展法看看相關的討論台灣原住民語言如何成為國家語言,它的實質內容為何?

      1997年修憲,明定應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2006年原民會草擬《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草案》;2015年行政院版《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草案》受大選影響而未能完成立案;2016年草案被撤回並重新研擬,經審議後通過,列為優先審查法案;繼2017510日初審後,《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在526日通過立院三讀,原住民族語言正式成為了國家語言。

     這表示未來不但原住民族地區的政府機關、學校、公營機構的公文得以用族語書寫,大眾運輸工具也應增加族語廣播,族語能力更將成為公務人員優先聘用的條件之一。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通過後,將為原住民族語言在國家地位帶來以下實質改變:

一、 確立原住民族語言國家語言地位

二、 族語老師專職聘任

三、 公文採中文、族語雙語並列方式書寫

四、 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

五、 族語能力成為「競爭優勢」

六、 強化族語推動力度

 

2.  請查找台灣平埔族的運動以及他們如何爭取原住民族接納平埔族的政策。

     1990年代,臺灣原住民族的正名運動激發了平埔族的自我認同,他們也開始積極找回認同、復興文化。1999年佳里鎮的北頭洋部落在時任立法委員的蘇煥智縣長協助下,恢復了西拉雅族傳統的夜祭活動。

     噶瑪蘭族於2002年成為官方認定原住民族之第十一族。20041015~17日三天,舉辦了台灣首次的「平埔會親」活動。2005年臺南縣政府宣佈認定西拉雅族為臺南縣原住民族,並於2006年成立「臺南縣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200952日,西拉雅族號召平埔族北上凱達格蘭大道遊行,訴求政府儘速恢復平埔原住民的官方認定身份;624日,西拉雅族人包圍原民會抗議。201048日起,西拉雅族人在臺南縣政府的協助下進行行政訴訟;同年5月,平埔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潘紀揚,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控告臺灣政府漠視平埔族生存權益。2011年縣市合併後臺南市政府延續此一政策,繼續向高等行政法院提出訴訟。

     2016年蔡英文總統於81日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時,並承諾「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行政院在107日正式宣示:「修正原住民身分法,認定為平埔原住民。」。原住民族委員會2017512日舉辦「建構平埔原住民民族權利體系座談會」,針對政院版本法案,以公聽會形式,與地方族人進行討論,而行政院會於817日通過「原住民身分法修正草案」,並送請立法院審議,主要是為了具體落實蔡總統的原住民族政策主張,以及回應平埔族群20多年來正名的訴求。該草案修正要點如下: 

一、增訂平埔原住民為原住民身分別,並定明其民族權利另以法律定之。

二、修正原住民身分取得要件,並配合其他法律規定及戶籍實務修正相關文字。

三、定明原住民身分之回復要件及當事人子女之準用規定。

四、定明原住民身分別恆定原則與變更之條件程序及限制。

五、定明原住民身分得喪之效力時點及刪除通報當事人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之程序規定。

 

3.  請大家熟悉台灣原住民分布的範圍以及基本的所在地。

      台灣目前的原住民族人口約有55萬人,佔總人口數的2%,經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16族。

  • 阿美族:阿美族分佈在中央山脈東側,立霧溪以南,太平洋沿岸的東台縱谷及東海岸平原,大部份居住於平地,只有極少數居於山谷中。
  • 泰雅族:泰雅族分布在台灣中北部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連線以北地區。
  • 排灣族: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 布農族:布農族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一千至二千公尺的山區,廣及於高雄縣那瑪夏鄉、台東縣海端鄉,而以南投縣境為主。
  • 卑南族:卑南族分布於台東縱谷南部。
  • 魯凱族:魯凱族分布於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台鄉及台東縣東興村等地。
  • 鄒族:鄒族主要居住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亦分布於南投縣信義鄉。
  • 賽夏族:賽夏族居住於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的山區,又分為南、北兩大族群。北賽夏居住於新竹縣五峰鄉,南賽夏居住於苗栗縣南庄鄉與獅潭鄉。
  • 雅美族:雅美族分布於台東的蘭嶼島上的六個村落,為台灣唯一的一支海洋民族。
  • 邵族:邵族分布於南投縣魚池鄉及水里鄉,大部份邵族人居住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少部分原來屬頭社系統的邵人,則住在水里鄉頂崁村的大平林。
  • 噶瑪蘭族:噶瑪蘭族,過去居住於宜蘭,目前遷居到花蓮和台東。
  • 太魯閣族:太魯閣族大致分佈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行行政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份的卓溪鄉立山、崙山等地。
  • 撒奇萊雅族:撒奇萊雅族的聚落主要分佈於台灣東部,大致在今日的花蓮縣境內
  • 賽德克族:賽德克族的發源地為德鹿灣(Truwan),為現今仁愛鄉春陽溫泉一帶,主要以台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其活動範圍,約介於北方的泰雅族及南方的布農族之間。
  • 拉阿魯哇族: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桃源里以及那瑪夏區瑪雅里。
  • 卡那卡那富族:高雄市那瑪夏區楠梓仙溪流域兩側,現大部分居住於達卡努瓦里及瑪雅里。

 

參考&引用資料

原住民族委員會 -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2D97CF08E2F1A87B3

聯合新聞網 - 立院三讀 原住民族語列為國家語言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487183

語發法過三讀/以後「國語」可不止北京話了,今起原住民族語言確立為國家語言!https://www.matataiwan.com/2017/05/11/indigenous-language-development/

平埔族正名運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3%E5%9F%94%E6%97%8F%E6%AD%A3%E5%90%8D%E9%81%8B%E5%8B%95

台灣大百科全書平埔族正名運動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00248

新頭殼 - 政院修正原住民身分法草案 平埔族「正名」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8-17/95215

中華民國行政院 - 行政院會通過「原住民身分法」修正草案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2.aspx?n=F8BAEBE9491FC830&s=C4675533ABCC28AC

聯合新聞社 - 平埔族正名有望 長老激動:「我們等了20年!」https://udn.com/news/story/7326/2459619

原住民族委員會 - 原住民族分布區域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

台灣母語族群推行委員會 - 原住民族分布http://tmt.pct.org.tw/distributed.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員:錢芸廷、李鴻清、李清清、王基燕、小橋川貴之、趙德林、田書誠、山田智香、黃晉鋒、郭健敏、葉又瑄 

 

討論主題:是否贊成「中國新歌聲」借台師大的場地辦活動?

 

關於台大學生跟中國新歌聲主辦方產生衝突的始末,探討這件事的原因後,發現其實中國新歌聲在很多學校已經辦過相似的活動,但是到了台大卻踢到鐵板,隨即還發生了毆打學生事件,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對租借場地程序充滿疑慮的問題,還牽涉到了政治議題。對台大大部分的學生來說,他們不滿的是學校場地租借程序的問題,還破壞了他們的場地,等於是損害學生權益;但對台大獨派社團的學生來說,中國新歌聲使用了「台北市台灣大學」這個名稱,是不尊重台大,他們的學校。因此統獨問題就被帶了出來。

我們認為如果中國新歌聲來師大辦的話,師大學生對這件事的關心並不會像台大學生這麼激烈以及積極,一個原因是校風,台大校風較開放,師大的校風較保守,且台大又有政治系、法律系等需對公共事務具敏感度的系所,因此當遇到損害他們權益的問題時,會作出抗爭。

但是今天如果是「已經」開始在師大舉辦的話,學生經過活動場地的時候可能只會關心一下在辦什麼活動,但是較不會想到自己的權益有沒有受損這件事,所以對於同不同意這件事,師大學生可能比較不會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

大部分的組員認為,如果今天開學持續兩周學校操場都是維持被圍起來的情況,學生當然會有不滿或抱怨,但是可能不會有什麼具體的抗爭,因為這畢竟是學校租借場地的規範及流程,學生沒辦法干涉。

然而,今天如果是學校在租借場地前事先調查學生意願的情況,在討論「是否贊成『中國新歌聲』借台師大的場地辦活動」這個問題上,組員中有七個人是反對的:一、我們認為沒有必要一定要選在學校場地辦活動,可以辦在其他非屬教育場所的場地,再者,因為學校旁都是住戶,我們認為即使學生沒有不滿,附近居民也一定會抗議,二、因為舉辦時間是在開學後,因為學生們需要上課,一來活動噪音會影響學生上課,二來像是體育課或其他需要用到操場場地的課,會使得我們使用場地的權益受到侵害;組員中持中立角度有三個,沒有特別不同意或同意,不過他們也認為沒有必要辦在學校場地,但是如果詢問學生同不同意的方面,他們認為租借場地本是校方程序,所以學生意願可能對學校沒有太大的影響。


華語系108 40485126I 陳喬麗

 

作業一

Q.原住民語言發展法與討論台灣民語言如何成為國家語言,它的實質內容為何?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的實質內容(目標)是讓原住民可以像自然地使用母語,為自己的語言感到驕傲。

蒋介石來台後,他獨尊「華語漢字」,全力消滅台灣本土語言。獨尊漢字為國字,就是不願承認原住民的文字也是文字,也是台灣的國字。這樣的風俗目前還在大家的意識中。

近年,蔡英文總統在選總統時說,「所有的語言,都具有平等的地位,絕對不能獨厚某種語言。」

總統身分向原住民道歉。承認「原住民文字」與「漢字」的地位平等。

 

作業二

Q.台灣平埔族的運動以及如何爭取到原住民接納平埔族的政策

平埔族群是早在漢人於分布在北部的宜蘭、基隆一直到臺灣西部沿海平原地帶上,並存有各個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社會群體。

追求人權、公平和正義的價值是一條永遠沒有終點的路。

經過荷蘭人統治台灣時許多漢人移民到台灣,之後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時進行漢化政策。

 

下面是面訪談的方式訪問平埔族的人的結果

總共抽樣了230 人,其中有33.2%的受訪者(共76 人)清楚認同自己是平埔族,另外有14.4%的人雖然傾向認為自己是漢人,但卻也同時表示自己有平埔血緣,而高達48.5%的受訪者則認同自己是漢人。

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蠻驚訝,成為自己是平埔族的比率比我想像還少。

其實平埔族的運動似乎有結果,在2016年蔡英文總統認同平埔族原族民身分的權利。

 

參考文件:

http://www.jolan.idv.tw/media/ethniccrossing/9.pdf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9%B3%E5%9F%94%E6%97%8F

 


 

華語系109 40585127I 鄭綺婷

 

1.查看原住民語言發展法相關的討論,台灣原住民語言如何成為國家語言?它的實質內容為何?

 

蔡英文總統於二零一六年八月一日向原住民族道歉,並承諾加速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的立法。原住民族語言近年出現消失的危機,為了保護瀕危的原住民族語言,積極發展並推動族語的使用及傳習,臺灣立法院終於二零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三讀通過「原住民語言發展法」,是原住民族基本法公佈十二年後才通過的子法(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九條規定要制定之子法),同時表現出臺灣政府對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的決心。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共計三十條,法案的第一條明定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確保原住民族的語言地位。原住民族地區的五十五個鄉(鎮、市、區)公所得以使用族語書寫公文(中文、族語雙語並列方式書寫),提高族語的使用機會與場域。同時,改善全臺八百二十五位族語老師的待遇問題,改用專任並以月薪方式支付薪資。更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負責辦理各種關於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之事項。在此法施行三年後,原住民參與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原住民族考試、公費留學考試,應取得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而公共機關及學校等依照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進用人員時,亦應優先僱用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者,帶動全面學習族語的風氣。原住民族地區及原住民人口一千五百人以上的非原住民族地區之鄉(鎮、市、區)公所應設置族語言推廣人員,完備族語推動組織;大眾運輸工具亦應增加使用族語的廣播,以加強推動力度。

 

然而,公文族語化的執行困難度相當高,除了因公務人員和長官尚未具備書寫和核對族語公文書的能力外,同族群不同語系也是難題之一。

 

參考資料: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 

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2D97CF08E2F1A87B3

新頭殼:落實語言發展法 第一份原住民族語公文在屏東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7-19/92686

 

2.查看台灣平埔族的運動,如何爭取到原住民族接納平埔族的政策?

 

「平埔族」是相對於山區原住民的一個統稱,主要指早期居住在臺灣西部、北部和東北部平地及靠近山區丘陵地的原住民。

 

1990年代,臺灣原住民族的「正名、憲法運動」、「還我土地運動」,影響平埔族群的自我認同及文化復振,因而展開了平埔族群正名運動的開端。2001年起,400位平埔族前往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回歸原住民身份,平埔族群的正名運動開始走上積極路線。2002年,噶瑪蘭族成為官方認定原住民族的第十一族。2003年後,臺南西拉雅族領導著平埔正名運動;2005年,臺南政府宣布認定西拉雅族為臺南縣原住民族。2009年,西拉雅族群號召全臺平埔族原住民五千多人北上臺北凱達格蘭大道遊行,訴求政府儘速恢復平埔原住民的官方認定身份,卻遭原民會以「乞丐趕廟公」抨擊其訴求,引發各族不滿。2010年,西拉雅族人在臺南政府協助下進行行政訴訟;同年,平埔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控告臺灣政府漠視平埔族生存權益。2016年,蔡英文總統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並承諾「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得權利和地位」,隨後行政院正式宣示「修正原住民身分法,認定為平埔原住民」。

 

按照原本的原住民族身分法,只有山地原住民及和平地原住民才是法定上的原住民。原住民身分法律的制定,是因為早期針對「高山族」和「平埔族」有各自的歷史脈絡,而後所訂定的「山胞」身分認定法令。平埔族群除極少數願意登記為「平地山胞」外,未能取得原住民身分;而已經正名成功的噶瑪蘭族人,原本多半已經取得阿美族原住民身分,在正名路上相對容易,這也是大部分的平埔族正名運動未能成功遇到的困境之一。而行政院這項修法決議,讓西拉雅族有望成功爭取成為臺灣第十七個原住民族。

 

參考資料:

平埔族的分類與分佈:http://www.pinpu.digital.ntu.edu.tw/concept.php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說明平埔族群身分推動進度,臺南西拉雅族支持院版
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5AE118732EB6BAF&DID=0C3331F0EBD318C2EA53D2D1710B29B0

台灣大百科全書:平埔族正名運動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00248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34年正名路坎坷 平埔積極爭取權益 

http://titv.ipcf.org.tw/news-8202

聯合報:政院修法承認「平埔原住民」 台灣有望再多這一族 

http://a.udn.com/focus/2016/10/08/25030/index.html?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聯合新聞網:復振西拉雅 無畏向前正名之路

https://udn.com/news/story/6845/2687622

 


華語108山田智香

 

作業一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 訂定台灣擁有的16種原住民族語為國家語言

                               直轄市和縣、市政府、原住民地區以及原住民人口1500人以上非原住民地區的鄉鎮市區公所,要設置專職原住民   

                               語言推廣人員

實質內容  1.優先復振瀕危語言

                 2.建設原住民族語言資料庫

                 3.辦理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

                 4.原住民族地區的政府機構、學校和公營事業機構要以地方通行語書寫公文書

                 5.在原住民族地區的大眾運輸工具和場站,增加原住民語言播音

作業二

平埔族運動: 受到原來台灣高山族正名運動鼓舞、民族學、民俗學的進步而產生的運動。 因為平埔族世居平地,漢化程度很深、和漢

                    人不容易區別,遲未得到原住民身分認定。但是平埔族追求原住民身分的正名運動已經有20年的時間。

                    有些人說平埔族可歸入平地原住民,但是有些人認為修正法律的精神是讓平埔族群找到自己的身分認同,這樣可以找回

                    快消失的他們的傳統文化。去年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道歉時,並承諾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還會正式宣

                    示修正原住民身分法,認定為平埔原住民。

參考資料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80102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05651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2459619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649299

 

英語108 歐陽宇芳 40421136L

1.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與討論台灣原住民語言如何成為國家語言,它的實質內容為何?

(1)原民會前於95年10月即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九條第三項規定,擬具「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草案報請行政院審議,歷經十二年的立法,終於在106年5月26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6月14日由總統公布實施。

(2)確立原住民族語言國家語言地位,更讓族語老師以專職聘任,公文得採中文、族語雙語並列方式書寫、規劃與推動族語國際交流政策斗等。

 

2. 台灣平埔族的運動以及如何爭取到原住民族接納平埔族的政策

(1)2016年8月1日,蔡英文在政策發表最後說道:「我們要肯認平埔族的身分認同權利,制定相關的政策跟法律,積極搶救平埔族的語言跟文化。」 

(2)2016年10月7日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邀請學者專家研商平埔族群民族身分及權利相關事宜,獲致初步結論,為回應平埔族正名訴求,落實歷史正義,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的方式,認定為「平埔原住民」,並依其客觀需要盤點現有資源,設定期程逐項檢討,儘速檢討修正相關法規,以逐步回復平埔原住民族權利。

(3)2010年為爭取正名,西拉雅族團體向聯合國提出控訴,斥責政府不處理平埔族原住民身分回復、族群身分登記等問題。2015年台南市長賴清德,親率西拉雅族人北上,爭取原住民身分及正名。


 

40441135s 黃子浚

作業1:

立法院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國民黨原民立委廖國棟指出,目前政府認定的16族語言,已有部分瀕臨滅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報告顯示,撒奇萊雅語、噶瑪蘭語、邵語、沙阿魯阿語、卡那卡那富語等5種語言被評為極度危險;賽夏語為嚴重危險;凱族語、卑南族語、賽德克族語、鄒族語、雅美(達悟)族語、太魯閣族語、布農族語、排灣族語、泰雅族語、阿美族語等9種語言則為脆弱等級。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就是訂定台灣擁有的16種原住民族語為國家語言而且要設置專職原住民語言推廣人員,可爭取確立原住民族語言國家語言地位。

 

 

作業2:

關於此問題如果僅以政府認定來下定論,那麼是一翻兩瞪眼,沒啥好談,因此我想借用人類學的觀點來切入。

 

人類學者詹姆士.格列佛(1988)曾經描述一支美洲原住民部族 ── 馬許丕族(Mashpee),在一件土地的訴訟案上被法院判定為非原住民,原因是這個族群因為 300 年來與黑人和拉丁美洲人通婚而長得不像主流社會想像中「印第安人」模樣,也因為信仰基督教和文化融合,造成認同潰散。縱使他們堅持自己他們努力維持族群認同保存到今日,而人類學者也認為他們是過著原住民的生活模式,不過陪審團認為馬許丕族的認同沒有「持續」到 1976 年。

詹姆士認為法庭並沒有把文化與認同當作是一種會不停流變的東西,也忽視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對抗主流文化無疑是代表自殺,放棄認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一種適應和存活的手段。

 

資料來源:https://www.matataiwan.com/2017/01/05/pepo-as-indigenous-people/


倫寶琪 華語108 40485226I

作業一

查原住民語言發展法,討論台灣原住民語言如何成為國家語言,它的實質內容為何?

立法院於2017年5月26日三讀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共計三十條,是自2005年的「原住民族基本法」,2007年的「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後,近十年來,政府對原住民族權利法制化所制定的第三部專法。

實質內容:

一、 確立原住民族語言國家語言地位 二、 族語老師專職聘任 三、 公文採中文、族語雙語並列方式書寫 四、 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 五、 族語能力成為「競爭優勢」 六、 強化族語推動力度 

作業二

臺灣平埔族的運動以及如何爭取到原住民族接納平埔族的政策

平埔族正名運動是受到原台灣高山族正名運動的鼓舞、民族學、民俗學的進步而產生的運動,在1994年「山胞,番人,山地人、高山族」的稱號終於在台灣正式走入歷史。從2001年起,400位平埔族前往中華民國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回歸原住民身份後,平埔族的正名運動走上了積極的路線,但速度依然緩慢,在2010年發生台灣平埔族代表為爭取原住民身分認定,向聯合國遞控訴書控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員章仁香孫大川事件。

 


蔡明慧 華語108 40485136I

作業一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共計三十條,是自2005年的「原住民族基本法」,2007年的「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後,近十年來,政府對原住民族權利法制化所制定的第三部專法。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實質內容

政府應設置原住民語言研究發展專責單位,並辦理族語能力驗證制度,積

極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

政府提供原住民族優惠措施或辦理原住民族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得於相關

法令規定受益人或應考人應通過前項之驗證或具備原住民族語言能力。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另以法律定之。

 

作業二

平埔族群正名為「平埔原住民」的作法其實便是對應原民會去年提出的所謂乙案,也就是將平埔族群納入《原住民身分法》的「原住民」定義裡,但是在第一、二條的「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之外,另設第三條「平埔原住民」,並另定平埔原住民的復名辦法與相關權利義務。此外理論上,平埔各族群也會納入《原住民族基本法》對「原住民族」的定義,但顯然衍生的權利義務,還必須要經過一番角力。即便平埔原住民未來以憲法第 10 條爭取身為原住民族該有的教育、文化及參政等權利,也可能遭人以「平埔原住民原本不在立憲者的想像」此論點挑戰。

 

參考資料

https://www.matataiwan.com/2016/10/10/pepo-recognition-tsai-ying-wen/

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350000002300-1041216&ShowType=Ref&FLNO=9000


董欣儀 華語108 40485122I

 

作業一/查找原住民語言發展法討論台灣原住民語言如何成為國家語言,且它的實質內容為何?

立法目的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為實現歷史正義,促進原住民族語言之保存與發展,保障原住民族語言之使用及傳承。

實質內容

根據條文,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原住民地區及原住民人口1500人以上非原住民地區的鄉鎮市區公所,應設置專職原語推廣人員。

原民會應訂定原民語發展政策,優先復振瀕危語言,建置原住民族語言資料庫,須辦理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並免徵規費。

原住民族地區的政府機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得以地方通行語書寫公文書。另外,在原民區的大眾運輸工具及場站,應增加原民語播音。

為讓原語永續發展,學校應依課綱規定,提供原民語言課程,並鼓勵原住民族語言進行教學;政府捐助的原視及廣播,應製作族語節目,比例不得低於該機構總時數的50%。

本法施行3年後,原住民參與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原民特考、公費留學考試,應取得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政府機關依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進用人員時,應優先僱用具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者。

 

作業二/台灣平埔族的運動以及她們如何爭取到原住民族接納平埔族的政策?

平埔族正名運動是受到原台灣高山族正名運動的鼓舞、民族學、民俗學的進步而產生的運動。

1994年「山胞,番人,山地人、高山族」的稱號終於在台灣正式走入歷史。

從2001年起,400位平埔族前往中華民國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回歸原住民身份後,平埔族的正名運動走上了積極的路線,但速度依然緩慢。

2010年發生台灣平埔族代表為爭取原住民身分認定,向聯合國遞控訴書控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員章仁香孫大川事件。

2016年行政院表示,平埔族群歷經20多年的正名訴求,多次的政黨輪替,一直均未獲政府正視其民族身分及權利。此次會議結果指出,政府過去推動原住民身分認定制度時,未充分考量歷代殖民政府、社會結構改變等歷史因素,決定回應平埔正名訴求並落實歷史正義。行政院通過修正原住民身分法,平埔族正名為原住民,踏出成功第一步。

 

 

資料來源:

http://www.6law.idv.tw/6law/law/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htm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80102

http://a.udn.com/focus/2016/10/08/25030/index.html?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華語109 簡莛竹 40585202i 

 

作業一

 

立法目的:

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為實現歷史正義,促進原住民族語言之保存與發展,保障原住民族語言之使用及傳承,依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及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九條第三項規定,特制定本法。

 

實質內容:

        一、明訂原住民族語為國家語言

        二、中央主管機關為原住民族委員會

        三、定期邀請學者專家、原住民代表開會,審議、諮詢政策發展

        四、原住民人口超過一定比例之非原住民族鄉鎮區域,設置專職原住民語言推廣人員

        五、優先復振瀕危語言

        六、營造原住民族語言環境

        七、族語認證


組員:蔡明慧、倫寶琪、余佩珊、鄭綺婷

 

3.美式足球聯盟(NFL)球員在唱國歌的時候單膝跪地在地上,表達他們的立場。你是否同意他們的作為?

 

2016年9月,前「舊金山49人隊」四分衛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在比賽中唱國歌時拒絕站立,以抗議警察對少數族裔施暴,並以單膝跪地的方式表達對美國種族歧視、警察執法濫用武力的不滿,且為非裔球員發聲,隨後引起許多球員仿效。 而第一起大規模抗議發生在NFL傑克森維爾美洲虎隊與巴爾的摩烏鴉隊在英國倫敦比賽時,兩隊許多球員都在唱國歌時單膝跪地。 

 

2017年9月22日,特朗普在阿拉巴馬州演說時,要求美式足球聯盟(NFL)的球隊老闆開除仿效舊金山49人隊前四分衛凱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在唱國歌時示威的球員。23日,美式足球奧克蘭A球隊的麥克斯威爾(Bruce Maxwell)針對特朗普的演說,在播放國歌時做出單膝下跪的動作。同日,川普取消對去年的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冠軍隊金州勇士隊訪問白宮的邀請,因勇士隊名將柯瑞(Stephen Curry)前一天表示他不想按照慣例到白宮。 24日,美式足球聯盟(NFL)有多場比賽,至少有150名球員在開賽前播放國歌時,單膝下跪或乾脆坐在地上對特朗普表達不滿與抗議。抗議的球員有少數為白人,但絕大多數是非裔。 特朗普當天在推特(twitter)發文,稱那些下跪的球星的行為是侮辱國旗和國家,都應該被開除,使其與職業美式足球聯盟(NFL)球員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 

 

我們認為,球員們選擇以此方式表現他們對重要社會議題的意見與關注,是體現了一個民主社會應有的價值和面貌。然而,身為美國總統的川普不但沒有正面回應球員們的訴求,反而針對他們的表達形式加以譴責,以「唱國歌時不站立是不尊重國家」的言論轉移焦點,把種族不平等、社會不公義問題轉為愛國主義,嘗試以體制壓迫球員,並以語言暴力侮辱對方,造成如今更大的社會撕裂與持續不斷的爭議。

 

參考資料:

世界之聲- 特朗普與球星互懟所為何事? http://trad.cn.rfi.fr/%E7%BE%8E%E6%B4%B2/20170926-%E7%89%B9%E6%9C%97%E6%99%AE%E8%88%87%E7%90%83%E6%98%9F%E4%BA%92%E6%87%9F%E6%89%80%E7%82%BA%E4%BD%95%E4%BA%8B 

自由時報- 反擊川普╱NFL兩百球員 唱國歌拒起立: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138541 

向川普宣戰!上百名NFL球員在唱國歌時跪地抗議: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203585 

世界日報- 美足「下跪」風波擴大 150球員對槓川普: 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8%B6%B3-%E4%B8%8B%E8%B7%AA-%E9%A2%A8%E6%B3%A2%E6%93%B4%E5%A4%A7-150%E7%90%83%E5%93%A1%E5%B0%8D%E6%A7%93%E5%B7%9D%E6%99%AE-040000429.html 


劉國鳳    40585126I 華語系二

立法院今下午三讀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將原住民族語言列為國家語言入法,並明定政府應每年寬列預算,推動各項族語發展措施、培訓族語老師,學校也要提供族語課程。國民黨原民立委廖國棟指出,目前政府認定的16族語言,已有部分瀕臨滅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報告顯示,撒奇萊雅語、噶瑪蘭語、邵語、沙阿魯阿語、卡那卡那富語等5種語言被評為極度危險;賽夏語為嚴重危險;凱族語、卑南族語、賽德克族語、鄒族語、雅美(達悟)族語、太魯閣族語、布農族語、排灣族語、泰雅族語、阿美族語等9種語言則為脆弱等級。三讀條文明定,直轄縣市政府、原住民族地區及原住民人口1500人以上的非原住民地區之鄉鎮公所,應設置「專職」原住民族語言推廣人員;中央政府則應協助原住民族各族設立族語推動組織。政府應會商各族,研訂原住民族語言新詞,並編撰原住民族語言辭典、建置語言資料庫。

三讀條文明定,該法施行3年後,原住民族參與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公費留學考試,應取得原住民族語言認證。此外,原住民地區內的政府機關、學校、公營事業,可以地方通行語書寫公文書;政府處理行政事務、實施司法程序時,原住民得以族語陳述意見,政府應聘請通譯傳譯。為保存傳統語言,原民會調查報告顯示,族人在一般日常生活中,主要交談使用語言以國語為主(89.37%),偶而穿插使用族語交談的比例僅為64.62%,且多數族人表示,族語使用場域及機會已嚴重不足;有關族語能力的調查呈現閱讀及書寫低於聽、說能力之狀況,60歲以上者之族語能力較佳,40歲至60歲者已呈現低落狀況,40歲以下者的族語能力則令人擔憂,如不再加以保護,恐有消失之虞。

 


張曉萍                 40585225I  華語109      平埔族運動

 

平埔正名運動是受到原台灣高山族正名運動的鼓舞、民族學、民俗學的進步而產生的運動,在1994年「山胞,番人,山地人、高山族」的稱號終於在台灣正式走入歷史。從2001年起,400位平埔族前往中華民國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要求回歸原住民身份後,平埔族的正名運動走上了積極的路線,但速度依然緩慢,在2010年發生台灣平埔族代表為爭取原住民身分認定,向聯合國遞控訴書控告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員章仁香、孫大川事件。

 

————————————————————————————————————————————————————————————————————————————————————————————

 

華語109  李娟翊   40585224I

 

作業:

 

查原住民語言發展法看看相關的討論台灣原住民語言如何成為國家語言,它的實質內容為何?

近年來世界上各個國家在政治上普遍產生族群意識復甦的現象,少數民族從政治冷門中解放,紛紛展開權益抗爭,要求國家給予更好的發展和自主權。

族群問題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研究的學科。

在50年代,現代化研究盛行,認為族群情感是偏狹的,遲早會因政治社會的現代化而消失,並為一個同質性的國家意識所取代。但是到了60年代,族群意識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演變的更強烈,直到80年代,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族群整合引起了世界的注目,台灣內部的族群問題也漸漸浮現。

台灣為了保存原住民語言,立法院於1017年5月26日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明定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政府應每年寬列預算,推動各項族語發展措施,並應培訓族語老師,學校也要提供族語課程。

資料來源: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5-26/87730

 

 

 

 

 

 

 

Comments (8)

張曉蓉 said

at 6:09 pm on Sep 28, 2017

華語108 張曉蓉
華語108 鄭羽攸
華語108 陳慧敏
華語108 楊潔盈
華語109 (交換生) 李其芳
物理108 黃子浚

第一次表決原本沒有通過調降文言文比例,
過後是因爲以下輿論:
高中生連署要調降文言文比例,希望有新課綱。
國文搶救聯盟覺得文言文很重要,要調到65%-75%,本土團體降至30%,雙方出現激辯。
國文課課綱負責人柯慶明:如果降到25%-30%,不切實際。他強調,高中國文教育目標應有兩重點,一是語文教育,教導學生基本敘事、說理的表達,理當以白話文為範本最理想。另一則是文學、哲學的人文教育,所以目前也列了經典文化教材,不單是學習古代文言文,而是吸取文化傳承的精髓與表達。
我們覺得造成這項政策改變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爲135位作家的聯署。
他們提出的訴求是
一、支持調降教科書文言文比例,活化語文的書寫與閱讀。
二、強化台灣文學作品在語文教科書的份量,讓本國國民文化人格的養成與台灣同步,讓本國的國民心靈與台灣這塊土地相連。
三、配合台灣的國家重建,本國語文教育應強化台語、客語和原住民族語的語文素材,並與世界接軌。
因爲種種的輿論壓力,所以第二次表決才會通過調降文言文。

徐婕芯 said

at 5:27 pm on Sep 30, 2017

華語系108 徐婕芯
1.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相關的討論,原住民語是如何納入國家語言,實際內容為何。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在2017.05.26時經立法院三讀後通過,將原住民語列入國家語言,並在原住民居住地區的大眾運輸中增加該原住民族語言的播音。
本在《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九條》中就已規定要制定《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但卻延宕12年遲遲未立法,故在2016.08.01中華民國元首蔡英文總統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致歉後,加速推行此法的制定。
該法規共30條。其中有六項重大的規範:
ㄧ、第一條明訂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
二、專職聘任族語老師以改善收入
三、中文、族語雙語書寫公文
四、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
五、透過認證考試將族語能力晉升成為「競爭優勢」
六、成立組織強化族語推動力
2. 近年台灣平埔族的運動?他們如何爭取到原住民族接納平埔族的政策?
近年台灣平埔族致力於正名運動,也終於在奮鬥20年後得到蔡英文總統的道歉並制定了《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其中一個例子是2009.05.02年的西拉雅平埔族正名運動。他們透過提出自己的論點發起連署在凱達格蘭大道以「萬人街頭挺平埔,熟男熟女站出來」的運動,期望社會大眾看到他們的心聲並給予支持。其訴求如下: 依法行政,還我原民身分權。

徐婕芯 said

at 6:31 pm on Oct 1, 2017

組員:華語系108董欣儀、黃子芸、徐婕芯
題目:郭台銘邀請湄州媽祖到台灣來繞行17天,你認為他的動機是什麼?
討論:我們以三個角度為方向分析,分別為成長背景、事件背景、以及我們的看法。
 成長背景
郭台銘全家曾受板橋慈惠宮的庇蔭,在宮中住了10年,可由此得出以回報廟方方面為動機,故促成這一次的湄州媽祖繞境。
 事件背景
新聞指出,湄州媽祖繞境多圍繞在北北基地區,首日還先繞了鴻海公司一圈,以求公司發展順利。
另外,原本多投資低人力資本產業的郭台銘,近年轉型投資美國純電動汽車,在產業上的轉型變化可以說是重大改變。
 看法
這次高調的馬祖繞境行為,郭台銘投資了2000萬促成宗教盛事,除了表面上的「回饋社會」之外,我們認為他藉由這次高調的行動想引起國際媒體注意,進而順利的投資美國廠商。再者,面臨這樣的產業投資轉型,也許會引起原本大多數員工的不安,故郭台銘有可能想要藉由這次的活動,安撫穩定員工的心,以求現有手上的公司營運順利,不被投資一事干擾生意。

山田智香 said

at 2:52 pm on Oct 4, 2017

華語108 山田智香

作業一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 訂定台灣擁有的16種原住民族語為國家語言
直轄市和縣、市政府、原住民地區以及原住民人口1500人以上非原住民地區的鄉鎮市區公所,要設置專職原住民
語言推廣人員
實質內容 1.優先復振瀕危語言
2.建設原住民族語言資料庫
3.辦理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
4.原住民族地區的政府機構、學校和公營事業機構要以地方通行語書寫公文書
5.在原住民族地區的大眾運輸工具和場站,增加原住民語言播音
作業二
平埔族運動: 受到原來台灣高山族正名運動鼓舞、民族學、民俗學的進步而產生的運動。 因為平埔族世居平地,漢化程度很深、和漢
人不容易區別,遲未得到原住民身分認定。但是平埔族追求原住民身分的正名運動已經有20年的時間。
有些人說平埔族可歸入平地原住民,但是有些人認為修正法律的精神是讓平埔族群找到自己的身分認同,這樣可以找回
快消失的他們的傳統文化。去年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道歉時,並承諾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還會正式宣
示修正原住民身分法,認定為平埔原住民。
參考資料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80102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05651
https://udn.com/news/story/7326/2459619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649299

田書誠 said

at 2:34 am on Oct 5, 2017

本週家庭作業一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希望帶動族語振興從教室落實到社區,甚至整個台灣社會。相關措施包刮:原住民族地區增加原住民語音的公共廣播、公共設施增加原住民語標示、12年國教中開設原住民課程等。

本週家庭作業二
「平埔族正名運動」:自平埔族群展開正名運動以來,政府漠視打壓。因此2010年正名運動推派代表向聯合國請願,控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孫大千失職,事件之後雙方關係更陷入冷淡與對立。原民會甚至發布新聞,指責正名運動的動機不單純,是為爭奪原住民政策的各項政府資源而引發。其中語帶羞辱,嚴重傷害平埔族群不可改變也不容置疑的,要求集體回歸台灣原住民族身分的自然權利。
「平埔族權利回復」:蔡英文總統指示要依據「族人客觀需求」及「政府資源調配」等2大原則,盤點並回復平埔原住民的權利。關於平埔族目前的人口數量,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表示,各種推估數字落差很大,因此原民會正與內政部共同盤整平埔族的潛在人口數,但更重要的是,等立法院通過原住民身分法修正案之後,會經過身分登記申請、確認民族認同的程序,屆時將可逐漸清楚平埔族的人口數。


參考資料:
http://titv.ipcf.org.tw/news-33392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21155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21155
https://tw.news.yahoo.com/-020221812.html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929/24086108.html

錢芸廷 said

at 9:26 am on Oct 5, 2017

教育四甲 錢芸廷
作業一:《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如何形成及其實質內容?
設置此法的原因是為了保存台灣獨有的原民文化及嚴重流失的語言,再加上蔡英文總統積極推動原住民族的文化保存運動,此法才能在十二年後正式通過。
實質內容(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共計三十條):
1.確立原住民族語言國家語言地位
2.族語老師以專職聘任
3.公文得採中文、族語雙語並列方式書寫
4.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

作業二:台灣平埔族正名運動?
受台灣高山族正名運動的影響,平埔族原住民在這二十年內也積極爭爭取正名機會。
雖然僅是通過《原住民身分法》修正草案,新增認定平埔族群為平埔原住民。但卻可以看出總統願意落實其維護原住民文化的承諾,更是推動歷史正義工作重要進展。
然而部分平埔族團體則認為另外增設平埔原住民與山地和平地原住民分開,使他們覺得像次等原住民,且後續的權利以及細項也都沒有規劃好,
這樣沒搞清楚平埔族群也沒有做真實情況的盤點,在草案隨便增列平埔族原住民,質疑草案只是為了回應蔡總統的承諾反而容易造成山地、平地原住民及平埔族群間的衝突及恐慌。

參考資料: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08175007-1.aspx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6587

賴淑貞 said

at 2:49 pm on Oct 5, 2017

你是否贊成「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借台師大的場地辦活動?
贊成。
1. 促進兩地交流,促進台灣與中國兩地的交流
2. 提升師大名氣,由於這個節目十分有名,可以吸引更多人知道我們學校和認識我們學校。
3. 促進旅遊業,不只是對師大有好處同時也能夠為台灣帶來好處
4. 培養學生才華,因為能夠讓有才能的人參選
5. 增加國際性交流
6. 增加技術性交流,可從中學習如何佈置場地或舉辦活動的方式,學習當中的技能。

--------------
反對觀點
1. 影響學生學習
2. 對學生造成不便

陳子康,歐顯才,甘文慧
馬文慧,陳灝華,賴淑貞

黃子芸 said

at 4:51 pm on Dec 11, 2017

作業一
原住民語言發展法: 訂定台灣擁有的16種原住民族語為國家語言
直轄市和縣、市政府、原住民地區以及原住民人口1500人以上非原住民地區的鄉鎮市區公所,要設置專職原住民
語言推廣人員
實質內容
1.優先復振瀕危語言
2.建設原住民族語言資料庫
3.辦理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
4.原住民族地區的政府機構、學校和公營事業機構要以地方通行語書寫公文書
5.在原住民族地區的大眾運輸工具和場站,增加原住民語言播音
作業二
平埔族運動: 受到原來台灣高山族正名運動鼓舞、民族學、民俗學的進步而產生的運動。 因為平埔族世居平地,漢化程度很深、和漢
人不容易區別,遲未得到原住民身分認定。但是平埔族追求原住民身分的正名運動已經有20年的時間。
有些人說平埔族可歸入平地原住民,但是有些人認為修正法律的精神是讓平埔族群找到自己的身分認同,這樣可以找回
快消失的他們的傳統文化。去年蔡英文總統向原住民道歉時,並承諾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還會正式宣
示修正原住民身分法,認定為平埔原住民。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