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鄭綺婷 Kay 5 years, 2 months ago

03 03 03 03 03

 


 

02-印尼台灣人移民的歷史過程.pdf

 

02-海禁與封山.PDF

 

02-運用史料發展神入能力.pdf


40585201I林芷宇
40585202I簡莛竹
40585203I吳佳芸
40485126I陳喬麗
40285131I小橋川貴之

我們不支持亞泥繼續開挖並且將土地歸還給原住民

亞泥繼續開挖會影響到台灣的風景以及環境。而且一開始亞泥得到這塊土地的方式也有問題,偽造文件來「合法」取得秀山的土地。


組員:孫靜怡  楊翎妤  劉迪玥  陳紹瑜  林虹伶

亞泥案支持立場:亞泥

理由:

        我們認為原住民土地擁有權事件和亞泥以及其主要的文化保護疑慮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因為就我們查到的事情先後順序來看,最快到1978年以前, 原住民都不是土地的擁有者,只是有「耕作權」而已,而1973年亞洲水泥公司就來了,這部分的問題應該是鄉公所當時未與原住民說明清楚,導致後續發生他們無家可歸的情況。而媒體和輿論往往會站在所謂弱勢的一方,於是原住民土地擁有權事件便模糊了原本亞泥與環境問題的焦點。

亞泥開發的地方早期是原住民生活的地方,一開始臺灣的當權者採取隔離的態度, 日本來了以後才將原住民土地視為「國有地」,希望讓他們轉作農耕、造林, 成為這些可利用的人力資源。國民政府來臺後,延續殖民者的觀念,原住民必須提出申報登記,才能保有自己的土地,否則全部變成國有地。

1969年,政府展開全面性的原住民土地清查和登記,當時的規定是「原住民在登記農地後, 必須在登記的土地上耕作十年才能取得所有權。」,也就是說,最快到1978年以前, 原住民都不是土地的擁有者,只是有「耕作權」而已。

而1973年,亞洲水泥公司來了,亞泥連同秀林鄉公所召開了協調會,申請租用富世、秀林段山地保留地土地,當時鄉公所鼓勵接受亞泥公司,將土地租給亞泥採礦,能獲得一筆賠償金,這些原住民也以為土地最後會還給他們。

沒想到這場會議的 一個月後,秀林鄉公所出現了大量的 「土地使用權拋棄書」及相關文件,替這些原住民辦理土地使用權的相關事項,而現在有人說當時一百多位地主,總共270筆土地的文件上簽名字跡大部分是相同的,是鄉公所偽造文件。

而就環境保護的立埸而言:

1.亞泥礦權展限是合乎《礦業法》、《環評認定標準》(現行礦業權展限案尚無需實施個案環評)、《地質法》(《地質法》所稱的土地開發行為並未包含礦業權展限,因此亞泥案並不需進行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的,且未違反原民知情同意這方面的規定(礦業權的展限階段不須踐行原民知情同意)。

2.在水土保持方面,亞泥已設有相關鞏固開採區域邊坡安全之設備,如在礦場下方設置攔石壩及防護土堤防範,並委託相關公司進行監測分析等。因此我們支持亞泥。

 


楊翎妤    40485112I

臺灣文化象徵物:茶


林虹伶 40485223I

台灣文化象徵物:滷肉飯

          

陳慧敏 40485229I

 

布袋戲


40585201i林芷宇

台灣文化代表物:臭豆腐


孫靜怡 40485104I

鹽酥雞


劉迪玥 40485114I

官將首、八家將之類的 


張曉蓉 40485236I

臭豆腐


鄭羽攸 40485233I

珍珠奶茶 


楊潔盈 40485131I

夜市


陳 喬麗 40485126I

水餃


張曉蓉 

 

張曉蓉 鄭羽攸 楊潔盈 陳慧敏

不同意亞泥挖掘

原因:挖掘后的現場無法恢復原樣,不僅對大自然造成傷害,且會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更有可能威脅到居民的安全。而且亞泥董事長的《養魚說》讓我們覺得很荒謬,覺得是在推脫責任。


田書誠 40485221I

 

組員:田書誠 山田智香 海淑勤 董欣儀

共識:不支持亞泥繼續開發

原因:

1.破壞自然景觀:空拍圖明顯看出一塊白色空地

2.壓縮當地原住民族生活空間:過度的開發惶恐未來會因為大自然結構破壞而在天災時造成危險

3.沒有徵得所有土地所有人的同意:鄉公所偽造「土地使用權拋棄書」,眾多原住民在不知情情況下失去的耕作權 


田書誠 40485221I

廟宇


亞泥事件

 

葉又瑄
歐陽宇芳 英語108 40421136L

鄭綺婷 華語109 40585127I
李其芳 華語交換生 90699004X
錢芸廷 教育106 40200120E 

我們這組討論的結果皆不認同亞泥,原因為:

 

一,他們雖然是合法取得土地,但是未必沒有跟政府官商勾結的可能,表面上看似合法,程序卻是充滿可疑之處,我們判斷必然有黑箱存在,再者,他們得到土地的手段不正當,在倫理道德上有違社會規範。
二,對於亞泥存在的必要性,他們聲稱他們能夠維持台灣及當地的經濟發展,我們也不認同,太魯閣公園是台灣特有的國家文化景觀資產,而且只有一個,傷害了當地的環境後這些珍貴的景觀資產並不能復原,在倫理道德上,我們認為不能為了經濟發展去破壞環境,要說發展經濟,經濟是可以從很多面向發展的。

 

要說亞泥提供了當地人工作機會,維持當地人的生計,我們建議政府何不嘗試將當地的工作類型轉型?與其發展破壞當地環境的重工業,不如發展環境保育和觀光產業,為亞泥工作的當地人或原住民如果失去工作,政府能夠提供他們一些技職訓練,來填補這些項目的工作職缺,雖然產業轉型後的工作機會不見得和亞泥提供的工作機會成比例,或許還是有許多人沒工作,但是這就是政府需要去思考的問題,還有什麼方案可以在經濟發展和黃景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葉又瑄

最適合台灣的文化象徵物:廟宇


簡莛竹

 

台灣文化象徵物:土地公


歐陽宇芳

文化象徵物:燈籠(元宵節)


董欣儀

最能代表台灣文化的象徵物:媽祖繞境

---------------------------------------------------------------

郭健敏 40585132I

最能代表台灣文化的物象徵: 機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娟翊 40585224I

台灣文化象徵: 原住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討論      

主題 : 亞泥事件

組員 : 李娟翊  張曉萍  趙德林  梁喜麗  彭晨芯

討論結果 : 不同意亞泥繼續占有該土地,應當歸還原住民。

理由(1) : 因為土地是原住民世世代代繼承下來的,是原住民的財產

理由(2) : 亞泥開採該土地,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使原住民的生活的環境受到影響。


華語109 40585127I 鄭綺婷

最適合代表臺灣文化的象徵物:珍珠奶茶(客製化服務)

補充資料:
第一次!紐約首屆台灣珍奶節│老外看台灣│郝毅博 Ben Hedges│新唐人電視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29pDsQPIA


吳佳芸  40585203I

台灣文化的代表物:珍珠奶茶


李清清  40385231I

台灣文化代表物:媽祖娘娘

 


亞泥事件      40585228i 甘文慧

不同意亞泥挖掘和繼續佔用。

原因:其實事情的表面上看似合理和理所當然的,但看了很多相關的報導,可以看到事件並不是那麼簡單,土地的擁有權其實也是用不當的手段才獲得。而亞泥挖掘也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就環境來說,經過多年的挖掘土地已經有很大程度的破壞,所以我覺得應該停止挖掘去保護環境和維護原住民的生態環境和生存空間。政府應該以可持續發展原則去限制他們的挖掘。另外,經濟方面。某程度上是能帶動台灣的經濟和當地的就業機會,但經過社會的變遷現在還需要亞泥挖掘來帶動台灣經濟嗎?而我覺得不需要,現在已經有其他能替代,而就業方面,原住民以前現在都以農業為生,繼續亞泥挖掘其實是破壞了他們的生計,而停止挖掘反而能為他們營造一個好的農業環境。


梁喜麗     40585223I

 

臺灣文化代表物 :麻辣食物(麻辣火鍋,麻辣滷味 等)


李鴻清 40385233I

 

台灣文化代表物 : 豆花


李清清 40385231I

 

台灣文化代表物 : 台北101


 

劉國鳳 40585126I

 

台灣文化代表物:滷味,雞排


吳穎琪  40585124I  華語109

 

台灣文化代表物:珍珠奶茶、夜市


泥事件

歐陽宇芳 英語108 40421136L
鄭綺婷 華語109 40585157I
李其芳 華語交換生 90699004X
錢芸廷 教育106 40200120E

我們這組討論的結果皆不認同亞泥,原因為:一,他們雖然是合法取得土地,但是未必沒有跟政府官商勾結的可能,表面上看似合法,程序卻是充滿可疑之處,我們判斷必然有黑箱存在,再者,他們得到土地的手段不正當,在倫理道德上有違社會規範。
二,對於亞泥存在的必要性,他們聲稱他們能夠維持台灣及當地的經濟發展,我們也不認同,太魯閣公園是台灣特有的國家文化景觀資產,而且只有一個,傷害了當地的環境後這些珍貴的景觀資產並不能復原,在倫理道德上,我們認為不能為了經濟發展去破壞環境,要說發展經濟,經濟是可以從很多面向發展的,要說亞泥提供了當地人工作機會,維持當地人的生計,我們建議政府何不嘗試將當地的工作類型轉型?與其發展破壞當地環境的重工業,不如發展環境保育和觀光產業,為亞泥工作的當地人或原住民如果失去工作,政府能夠提供他們一些技職訓練,來填補這些項目的工作職缺,雖然產業轉型後的工作機會不見得和亞泥提供的工作機會成比例,或許還是有許多人沒工作,但是這就是政府需要去思考的問題,還有什麼方案可以在經濟發展和黃景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華語109 40585127I 鄭綺婷

電影感想: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我們都是歷史的參與者,我們都試著從各自的觀點拼湊出歷史事件的真相。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為我們展現了南韓民主化進程的一個重大歷史,背景為518光州事件,除了講述處於大時代的小人物如何為生活掙扎求存以外,亦從側面道出了一般民眾對民主化運動的認知,由不了解到加深認識的一個歷程。從身為旁觀者的冷言冷語、被捲入其中的埋怨責難,到目睹事態慘重的震驚與哀慟、最後主動參與其中的勇氣和決意。在「參與」和「不參與」之間遊走,在「無知」與「知悉」之間擺盪,箇中不斷掙扎的心路歷程,也許同樣牽動了曾參與群眾運動的人們的情緒。經歷其中,面對的可能不只是來自強權的壓力,更有的是自己的無力和懦怯,甚至陷入自責和傷痛中,一蹶不振。

 

「參與其中又如何?」

「你/我能做甚麼?」

 

在電影中不難看見,在各行各業中打拼的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所聽所聞,而說出不同的見解以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或是做出不同的決定,默默地盡自己的一分力。

 

除了一班直接參與抗爭的民眾外,亦有當地記者為較全面地報導事件而奮鬥;更有計程車司機放下生財工具,只為救走更多傷者;甚至有駐守光州出入口的軍人在識破主角的身份後,仍下令放走他們。當然,現實往往比電影故事要來得殘酷,光州民主運動的最後,是以殘酷鎮壓而告終。但是,是否仍可以有一絲的期盼,只要在每一個崗位中,有這麼的一個人願意為抗爭盡一分自己的力,哪怕力量再微小,都會成為推動民主前進的一大步。

 

「你們不是孤身作戰的。」

有一些追求,不能放棄;有一些支持,不可缺席。

 

推介:2003年韓國KBS1TV

「80年5月,藍色眼睛的目擊者」

(80년 5월, 푸른 눈의 목격자)


 

 

Comments (21)

張曉蓉 said

at 6:02 pm on Sep 21, 2017

張曉蓉 40485236I
臭豆腐

鄭羽攸 said

at 6:04 pm on Sep 21, 2017

鄭羽攸 40485233I
珍珠奶茶

楊潔盈 said

at 6:05 pm on Sep 21, 2017

楊潔盈 40485131I
夜市

hs080402@yahoo.co.jp said

at 6:07 pm on Sep 21, 2017

陳 喬麗 40485126I
水餃

張曉蓉 said

at 6:09 pm on Sep 21, 2017

張曉蓉 鄭羽攸 楊潔盈 陳慧敏
不同意亞泥挖掘
原因:挖掘后的現場無法恢復原樣,不僅對大自然造成傷害,且會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更有可能威脅到居民的安全。而且亞泥董事長的《養魚說》讓我們覺得很荒謬,覺得是在推脫責任。

田書誠 said

at 10:44 pm on Sep 21, 2017

組員:田書誠 山田智香 海淑勤 董欣儀
共識:不支持亞泥繼續開發
原因:
1.破壞自然景觀:空拍圖明顯看出一塊白色空地
2.壓縮當地原住民族生活空間:過度的開發惶恐未來會因為大自然結構破壞而在天災時造成危險
3.沒有徵得所有土地所有人的同意:鄉公所偽造「土地使用權拋棄書」,眾多原住民在不知情情況下失去的耕作權

田書誠 said

at 10:52 pm on Sep 21, 2017

田書誠 40485221I
廟宇

葉又瑄 said

at 11:39 pm on Sep 21, 2017

亞泥事件

歐陽宇芳 英語108 40421136L
鄭綺婷 華語109 40585157I
李其芳 華語交換生 90699004X
錢芸廷 教育106 40200120E

我們這組討論的結果皆不認同亞泥,原因為:一,他們雖然是合法取得土地,但是未必沒有跟政府官商勾結的可能,表面上看似合法,程序卻是充滿可疑之處,我們判斷必然有黑箱存在,再者,他們得到土地的手段不正當,在倫理道德上有違社會規範。
二,對於亞泥存在的必要性,他們聲稱他們能夠維持台灣及當地的經濟發展,我們也不認同,太魯閣公園是台灣特有的國家文化景觀資產,而且只有一個,傷害了當地的環境後這些珍貴的景觀資產並不能復原,在倫理道德上,我們認為不能為了經濟發展去破壞環境,要說發展經濟,經濟是可以從很多面向發展的,要說亞泥提供了當地人工作機會,維持當地人的生計,我們建議政府何不嘗試將當地的工作類型轉型?與其發展破壞當地環境的重工業,不如發展環境保育和觀光產業,為亞泥工作的當地人或原住民如果失去工作,政府能夠提供他們一些技職訓練,來填補這些項目的工作職缺,雖然產業轉型後的工作機會不見得和亞泥提供的工作機會成比例,或許還是有許多人沒工作,但是這就是政府需要去思考的問題,還有什麼方案可以在經濟發展和黃景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葉又瑄 said

at 11:41 pm on Sep 21, 2017

最適合台灣的文化象徵物:廟宇

葉又瑄 said

at 10:54 am on Sep 22, 2017

機車

黃子浚 said

at 1:03 pm on Sep 24, 2017

最能化表台灣的文化:中秋節烤肉

周瑞勤 said

at 3:11 pm on Sep 24, 2017

台灣文化象徵物:珍珠奶茶!

山田智香 said

at 11:50 pm on Sep 26, 2017

山田智香
台灣文化的象徵物:芒果冰、蔥油餅、肉鬆

錢芸廷 said

at 8:29 pm on Sep 27, 2017

錢芸廷
台灣文化象徵物:夜市

倫寶琪 said

at 2:03 am on Sep 28, 2017

倫寶琪40485226i
台灣文化象徵物:夜市

倫寶琪 said

at 2:21 am on Sep 28, 2017

亞泥事件
倫寶琪 蔡明慧 黃晉鋒 陳灝華 阿岫 黃子浚

我們這組都不贊同這個事件。
原因一:那些土地原本是屬於原住民的,但因為政府和商人利用他們不懂中文這一點,半騙走他們的土地,令他們失去家園。過程中原住民也得不到應有的賠償和安置,對他們非常不公平。至於為何政府和商人和合作,有人推測這與金錢利益有關。
原因二:不環保,土地經過開發後便不能回復原貌。另外,該土地位於國家公園,應有許多物種在該處棲息。土地開發會破壞生態環境,減低生物多樣性。
原因三:亞泥公司表示土地開發能促進台灣經濟,但這是不可持續發展,總會有開採完的一天。相反,把土地變得可持續發展,變成一個旅遊景點,相信長遠來說會有更好回報,是雙贏局面。

蔡明慧 said

at 2:22 am on Sep 28, 2017

手搖

hs080402@yahoo.co.jp said

at 12:34 pm on Sep 28, 2017

40585201I林芷宇
40585202I簡莛竹
40585203I吳佳芸
40485126I陳喬麗
40285131I小橋川貴之

我們不支持亞泥繼續開挖並且將土地歸還給原住民

亞泥繼續開挖會影響到台灣的風景以及環境。而且一開始亞泥得到這塊土地的方式也有問題,偽造文件來「合法」取得秀山的土地。

黃子芸 said

at 3:45 pm on Sep 28, 2017

稻米

余佩珊 said

at 12:23 am on Oct 5, 2017

余佩珊 賴淑貞 黃子芸 梁振英 鄭平榆

亞泥事件:不贊成繼續挖掘

1.環保比經濟發展重要,最後附出的代價比收獲多

2.土地取得過程有問題(非法手段?詐騙?)

3.開發權四十年完了,又再多二十年,土壤需休息回復生態系統

4.每年獲利800億,但只繳8萬的稅(不合理,官商勾結?)

5.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鄭綺婷 Kay said

at 7:39 pm on Nov 29, 2017

劉國鳳
台灣文化火鍋,珍珠奶茶,夜市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